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八百四十七章 迎难而上(上)

字体:16+-

“这特么是供销社的事儿,跟你老李有根毛的关系?

上面没让你限产吧?

你的原料足够吧?

国外的拆车件,差不多还有几万辆吧?

我特么就差让他们在国外拆坦克发动机了,你这可不能掉链子。

没让你减产、限产、甚至停产,你做你的就是了。

原料不缺、部件不缺,生产线就一刻也不能停。

再者,供销社找你了吗?

人家取消订单了吗?

都没有,你就该咋干就咋干!

农村的老话不是说么,听兔子叫耽误播豆子。

这特么就叫生活经验……”

听完李胜利的说辞,李怀德这边也有些傻眼,这道理算是明摆着的,他咋就没看明白?

“胜利,关键现在石钢都被限产了。

你说老周要是找我要原料,咱给是不给?

咱们厂跟石钢也是正经差着级别的。

人老周来要,就冲人家当时的支持,咱们也得意思意思的。”

说到限产,就不得不说石钢,说到石钢,就要论一论兄弟单位之间的友谊了。

“哼!

他能找来煤,再要铁料吧!

上面直接给他掐了煤炭电三项,要特么铁料有屁用。

他自己家里的矿石都化不了,找你要铁料,是去投机倒把到黑市换煤炭吗?

这特么可是死罪,你也得悠着点,别特么睁着眼就敢去跳陷阱。”

石钢那边的境遇,李胜利可比李怀德清楚,不仅是掐了煤炭那么简单,明年开始,可能还要限电。

现在这年月,没了电,工业可就真的玩不转了。

“这么狠?

老周也不是个易与之辈,怕是要搞小动作吧?

市里该要多少还是要多少,而且听老周说还给增加了不少,超出年营收了。

这也不是道理啊……”

李怀德的话,也注定只是牢骚话。

能源矿产的口子不掐住,任由石钢这类企业消耗,市场上的能源矿产短缺,必然引起连锁反应。

这点,之前可是有实际经验的,黑白战争,也是在沪上正经打过的。

上边面临的压力,要比企业大的多。

企业上缴利润之后,还是可以维持的。

如今的局面,一旦口子全开,接下来可能也是翻船事故,这结果就不是随便可以接受的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

有些事以前能干,现在可未必能干的。

以前,私底下搞些小动作,大不见小不见的,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现在可不成,你也扎不住、我也扎不住。

市场也是不饶人的,一旦有些环节的循环被打破。

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最近港城那边会有一批油轮陆续到港,你跟一机部那边商量一下,让津门那边对接妥当。

就按废弃油料来填写,这在外面是有正经备案的。

做戏做全套,这边从废油的进口、再加工、销售这类环节,都要把戏码做足。

事虽说都是没有的事儿,但每一道的手续、签章,都必须要有,而且要经得起查询。

这个查询的时间,不是现在,而是二三十年后。

即便厂子没了,这些资料也得在的,别让外面的人难做。

这部分油料的四分之一,你可以拿着跟供销社那边交易。

合着咱们不能有车无油不是?

至于剩下的,你就别管了,也不是咱们能管的事儿……”

进口原油,对李胜利而言,也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儿。

但事有缘由,这批原油也不是买的,而是杜娇阳跟钮璧坚,在沙漠洽谈的时候,人家给的见面礼。

如今又多了一条,沙漠的大亨,港城的船王,弄出的海上走私线。

港城那边给老美运油的船队,通过沙漠那边的关系,又新上了几条二手的油轮。

这类半遮半掩的明面走私,在海上也是查无可查的。

如今天上的飞机、卫星也做不到二十四小时监控。

加上杜娇阳那边做的遮掩手段,一些大洋彼岸废弃油料的处理,也归在了这条线上。

这类活计,如今也不是李胜利能参与的,谢飞、杜娇阳那边碰头之后,自然有更专业的人手筹划。

至于让李怀德出头,无非还是遮掩而已。

尽多事发之后,再给老李这边,扣上一个走私原油的罪名罢了。

“您这路子,还真是神通广大,要不给老周弄点煤?”

听着李怀德的得寸进尺,李胜利这边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进口物资,现在也是要分门别类的。

进口洋垃圾、废弃油料、原油,人家会睁一眼闭一眼的。

你进口铜铁原料以及煤炭试试,那就要开始能源市场的博弈了。

现在的话语权,实实在在的就是在人家手里握着。

杜娇阳跟钮璧坚要完成在能源市场的布局,也不是一两天的事。

而且即便布局完了,也不可能做的太过分,只能先从边边角角,突破重重包围。

这跟发展是同时进行的,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也不是一句瞎话。

你实力不够,就只能吃边角料。

能源矿产市场,说白了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资本虽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关键,也不可能成为主导。

顺着李怀德的思路,李胜利往北边看了一眼。

北边那老大帝国,剩余的寿限也不多了。

一旦北边倒了,草原外面的那片露天矿,才是真正的大肥肉。

铁路一铺、火车一开,发展的血液就会远远不断的从地下被抽取。

至于牧马放羊的人,拢共那么几百万,不等北边凉透,资本就会让他们消失的。

西南一块飞地、北边一块飞地,在李胜利看来,现在差不多也是杜娇阳资本的囊中之物了。

至于其中的血色,还是跟风雨时节一样,没人喊冤也就没事儿发生了。

这才是求诸于外的手段,这样的手段用了,任谁,都不可能干干净净的上岸。

至于后世如何评说,那是后人的事,跟现在做事的人无关,死都死了,还特么管什么后世评说?

“嗯!

也成,那我再给你上条造火箭卫星的线,那玩意儿指定赚大钱的……”

听着李胜利扯起了闲篇,李怀德也就知道限产缩量这事,真的已经板上钉钉了。

跟着这位轧钢厂子弟走到现在,李怀德这边,也真是感慨万千。

不是他撺掇杜主任收留,按照惯例,他现在也应该是自谋生路者的一员。

想着轧钢厂的三辆车,想着心里越来越少的声色犬马,李怀德这边也起了别的欲望。

“胜利,部里前段时间找我了,想让我……”

看着得陇望蜀的李怀德,李胜利这边皱了皱眉头,轻声说道:

“厂长,有些事做了,底子是怎么也洗不干净的。

三辆车是轧钢厂的,物资公司也是轧钢厂的。

无论是三辆车,还是物资公司,都只认轧钢厂的厂长。

你去部里,有可能带上三辆车的一部分。

但物资公司那边的话语权,你是一分也带不走的。

有些事,只能通过轧钢厂才能实现。

真要是部里好使,我当初为什么要找你?”

李怀德所说,就是宦途之中的捧杀手段了。

如今去了部里,李怀德这边有望跟轧钢厂同级。

但待在轧钢厂,厅局就是李怀德的天花板了,但轧钢厂这边的含金量,却高的离谱。

人微言不轻,就是在轧钢厂的李怀德,到了部里,他再蹦跶,也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货色。

这种抉择,李胜利也是无能为力的,杜老爹那边也是一样。

抉择权,全在李怀德的手里。

人让他上去,也不会捧上去之后弄死他,无非给他个说了不算的闲职而已。

这种程度的博弈,也不是要卸磨杀驴的,说句来去自由还是要的。

李胜利跟杜老爹这边,也没必要因为这个打击报复谁,都是自己的选择,这点自由,李怀德还是有的。

“我明白了,这是分化手段。

好险,我都已经动心了!”

抉择,对李怀德而言,其实不难。

如果老李一直是正职,这事儿也就真的难了。

做惯了副职的老李,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就跟石钢的老周似的,进一机部的机会多的是,人为什么霸住了石钢就不撒手。

跟石钢的话语权相比,部里也真不是什么香饽饽。

进部里还是将轧钢厂发展成石钢那样的十万人大厂,成就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工业口打混了半辈子的老李,在这上面,可比李胜利这边的认知更加清晰。

不说轧钢厂的三辆车,就说冯茜那边的大轿车。

仅是这一辆车,就能让轧钢厂成为一个十万人的大厂。

这也是李怀德最近学习得来的,国外大厂,一年产车几百万辆。

如今国内新上的外资车厂,产线的定位也在十万辆左右。

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产业,去了部里肯定是冷板凳坐穿。

在轧钢厂,难虽说是难了一点,但只要有面前这位轧钢厂的子弟支持,十万人的大厂,可能也就三五年的事。

三五年之后,他老李还能再干十年的,介时携十万人大厂为助力,进军部里,即便是冷板凳,也是可以开口说话的冷板凳。

“这路可不好走。

现在上去了,以后就是荣休。

不走,可是步步艰难险阻的。

现如今的限产缩量,还没有真正执行。

一旦执行,也不是一两年之内的事。

即便咱们有外来原油的路子,但市场的缺口更大。

现在是要推行不许私人买车。

万一,限制车辆生产呢?”

到了这种程度,李胜利也摸不透老李的心思了。

跟他说的一样,不上进,一步进了部里,差不多就是荣休。

上进,也不定有想象之中的结果,轧钢厂是个变数,津门的物资公司也是个变数。

有些时候风头一时一变,现在是功劳,将来是罪责。

就跟杜娇阳那边的两快飞地一样,发展之后,谁还会记着现在的艰难。

到时候只会说,你看人家才是真正靠吃人发家致富的……

“杜主任都顶在一线了,我有什么好怕的?

没您拉扯,也没我的现在。

多干一天就是多赚一天,我这岁数,也该知天命了。

您该去看看杜主任了,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听着老李为数不多的真心话,李胜利笑了笑结束了会面。

李怀德的路越往上越难走,杜老爹那边也是一样。

翁婿俩近一年没正经见面了,听到李怀德的转述,李胜利这边也不着急。

有蒲老等人看顾,杜老爹那边无非忧心过重,才会头发花白的。

李怀德要面临的压力,跟杜老爹也是没法比的。

李怀德只是步步艰难险阻,杜老爹那边却是真正行走在雷区的,而且还是漫无边际的雷区。

一脚踩错,就是粉身碎骨的结果,不累才怪呢!

送走了李怀德,李胜利回马店集收拾了杂粮吃食,这才开着车去了杜家小楼。

到了院里,这次来的时机倒是不错,平安五个都在家。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五兄弟虽说猴性不改,但也真正多了礼数。

招呼完了孩子,知道杜老爹还没回来,李胜利就只能跟丈母娘付大姐尬聊了。

“你这人,又有什么大事了?

按你爸的意思,你也真不是个好人。

你点拨完了,丢下了没法收拾的烂摊子,去村里住着做好人。

你爸这年余时间,不是下去搞调研,就是在家没日没夜。

前段时间,你爸的几个战友来过,几个人在家就吵了起来,而且吵的很凶。

你爸摔了杯子,人家摔门而去。

这不今天又去人家里摔门去了。

你天天不看孩子也罢了,男人么,自有大事要做。

杜鹃那个丫头,打个电话,也就三两分钟,嘴上说着喜欢这个,喜欢那个,可就是不回家看孩子。

胜利,杜鹃还不能回来吗?”

自打看了家里五个外孙,付大姐这边的精气神倒是越来越足了。

不仅没了当初从下面回来时的疲乏感,得益于中医的调养,头上的华发,反而在一根根的减少。

虽说家里老杜在外面忙的不可开交,但付大姐这边还是很满意现在这种生活的,到了老杜这种位置,不忙反而才有落差。

唯一的遗憾,就剩只能在电话里跟女儿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