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九百一十五章 紧锣密鼓(下)

字体:16+-

“爸,这边的技术团队,什么时候可以成行?”

按下肚子里,被那个劳什子王主任勾起的邪火,李胜利平静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的开口。

北边才多少人,如今他们的计划已经走不通了。

市场是必须存在的,不然难以应对人口的压力。

如今的人口,也无需增长,压力很快就会传递到计划上。

没有市场丰富物资品类,没有市场提供工作岗位,路的尽头,不难看到。

对此,李胜利就不好建议什么了,那是大佬们的博弈场。

如今的杜老爹,也没资格单独说话的。

“你确定要派遣这么庞大的技术团队过去?

你要求的人员太多,一旦在接下来的变局之中,损失掉这批人员,对我们的科技领域而言,也是重创。”

吃北边的绝户,对杜娇阳跟钮璧坚而言也是个技术活。

因为吃的是北边的绝户,所以老美的一些技术人员,能用的也就不多了。

吃技术绝户,除了属于尖端技术领域的活计之外。

如刚刚陈工在飞机上说的,一架大飞机,需要三四百各单位协作。

尽整些高精尖回来,忽视了基础的技术,从头捋一遍,只怕也需要以十年为计时单位。

“爸,合着我们不能用老美的科学家,来帮我们搜刮技术吧?

您要是不怕泄密,我们倒是没什么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能用的人手可就多了,老美的、西欧的、岛上的,这个没多大问题。”

听到贤婿的回答,杜老爹也被气的冷笑出声。

让老美的科学家帮着这边搜刮技术,这买卖做的就贻笑大方了。

“你尽快处理手头的事务,我们也尽快组织技术团队。

一个礼拜的时间够不够?”

听到杜老爹的时间限制,李胜利脸上就只余苦笑了。

“爸,我尽量!

但刚刚那种货色不要出现在技术团队之中,我怕他们能出去,回不来!

爸,我这边没有问题了。

这一个礼拜的时间,我尽量不露面……”

听到贤婿的答复,杜老爹这边才内心稍安。

“你运回来的东西,都在那边的机库放着。

山上的基地,吕老带人也进不去,真有你的!

你这是在防着谁?”

无奈腹诽了一句,杜老爹现在也不想跟贤婿李胜利深谈,谁知道他嘴里会蹦出什么虎狼之词呢?

如今各方的神经都有些紧绷,就怕李胜利这样的搅局者裹乱,一旦乱了局势,这边就不好收拾了。

防着谁,李胜利自然不会说,杜老爹、吕老、老邓都在他的防备之列。

他不在国内,山上返本归源的成果,即便是老邓,也接触不到全部。

就怕似刚刚机场上王主任那样的,两个字,他就敢抹煞你所有的付出。

如果李胜利说句让他换下皮鞋穿上草鞋,不要吃肉去吃糠麸、草根,将省下的钱上缴,他怕是又要言辞激烈了。

老话说的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如果是在奥恰基,李胜利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丢进黑海,做海底发臭的黑色淤泥。

“爸,做事还是要遵守客观规律的……”

贤婿李胜利的回答,虽说客观,但杜老爹自然不满意,许多时候,发扬风格,并不是一句空话。

如今看来,想要白得女儿的获益,怕也是不可能了。

说句难听点的,如今女儿杜鹃的钱,正经属于老美那边的资本,处理起来,还是相当麻烦的。

如之前所说,贤婿李胜利在借势上,是很有一手的。

翁婿两人结束会面,机场外吕老带着老邓,也等在了那里。

“胜利,针灸铜人,岳老已经给我说过了。

我有些心痒难耐,不如打开一个看看?”

跟匆匆离开的杜主任打了招呼,吕老就拦住了李胜利这个忘年交。

天圣铜人,也是中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器。

自宋之后,再也没有如此精巧的针灸铜人出现,如果天圣铜人能流传有序,在吕老看来,中医的针灸技法,还能在上一层楼。

“吕老,东西已经到了,回家再看不迟。

有句话我要说在前头,针灸铜人,共两万零两百具。

一具也不许外流。

想要对外赠送,不是不成。

一具铜人一亿美刀,这是设计成本。

制造成本也是一亿美刀,有人想要赠送,两具拿出四亿美刀,我才没有意见的。

至于下面人故意损毁铜人,后果,就不用我说了……”

针灸铜人的造价,李胜利不清楚,制造铜人的工厂也不清楚。

因为许多材料跟金属,都是在北边的计划之中调配的。

不要小看一人高的针灸铜人,也是由几十个单位协作铸造而成的。

李胜利张口说设计成本一亿美刀,那也不是在说空话。

与之前的针灸铜人一样,为了保证铜人的使用年限,李胜利并未采取电子针灸系统。

毛子的电子系统过于粗糙了,扎针之后,让电子系统产生反应,这技术怎么也要等三十年以后,才可以付诸于铜人身上的。

“唉……

那就赶紧起运吧……

这两万两百具针灸铜人,是不是没处中医院都有啊?”

提及铜人的数量,就要提及分配。

两万两百具铜人,价值几何,吕老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下面的中医师,能否因此获益。

“吕老,咱这可不是过家家,还要一碗水端平。

飞机上的两百具铜人,函授学校一百具,岳老两具,剩下九十八具,各处的学校平均分配,没有中医院的份儿。

所有的针灸铜人,只会是学校的教具,不会成为中医院的摆设。

另外,我还让那边的厂子设计了中小两种形式的针灸铜人。

中型铜人如大型的一般,小型的只能用以认穴、认脉络。

这次岳老这边没有中型的铜人,以后,中型的铜人,会作为给中医师的奖励,但想要获取很难。

这些只是后话,您老在中医学校跟赤脚医生这事儿上,没遇到什么问题吧?”

北边的便宜,李胜利当然会占,除了成人体量的针灸铜人之外。

他还额外定制了一批缩小版,只是能铸造多少就很难说了。

虽说毛子的制造能力强大,但两万具针灸铜人,也需要年余时间铸就,剩下的时间,能铸造多少中型铜人,就很难说了。

李胜利提及中医院的麻烦,吕老这边也是欲言又止。

部里在中医局这块,吃了李胜利的大亏。

如今风头有变,有些人就想报当初的一箭仇。

可他们太小看李胜利的手段了,如今下面的中医院跟中医诊所,辐射到的中医师连同赤脚医生,一百多万人。

部里想要,吕老直接就给了一个月的工资单,一亿!

加上中医院跟中医诊所的补贴资金,一年几十亿的样子,一下就让部里望而却步了。

至于部里要养活这些人的产业,李胜利这边也有后手,上面签发的一份合同拿出来。

不说下面数不尽的产业,如今山上的中医基地,按照复利计算,已经价值五亿美刀了。

这些产业都是需要现金交割的,真要拿走这些不难,难的是从哪搞来几百亿的资金。

李胜利的实际投资,可能也就十几亿,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现在这些产业加在一起的市价,就是几百亿。

收回去,嘴上说着简单,但做起来,却没有一丝可能,除非强收。

见吕老不说话,李胜利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处,便接着说道:

“吕老,部里那些狗屁倒灶的事,跟咱没关系。

最近港城那边有笔款子,足够花用。

这一两年之内,我还要为切尔诺的事儿收尾,您这边多受累。

将所有的赤脚医生都要兼顾到,地方上的苗医、壮医、蒙医、藏医也可以适当的扶持一下。

总之一句话,市场上怎么样,咱们不管,只管咱们之前的计划。

赤脚医生是做出过贡献的,无论他们以后是否从医,我们都要给他们保障。

有一点咱们的态度也是明确的,资金只在农村拓展,跟城里没关系。

涉及城里,我们的资金只投中医院……”

许多事,身在奥恰基的李胜利看的比吕老要清楚的多。

市场上的寒冬只是一时的,将来的市场还是市场。

百业不兴的当口,也是最后的一次机遇了。

这时候的投资,十几万丢下去,只要经营得力,两三年之后,就是几百万。

这类植根于乡镇、农村的小厂子、小作坊,虽说很难在规模上做出突破,但胜在长久。

加上乡镇县级的统筹,以及对外部市场的掌控,只要这些小厂、小作坊发展起来了,就会变成一处处长久的财源。

这几年,市场的发展也是长足的,就跟如今欧盟那边的反垄断一样。

这边出口的彩电,已经从几万台,上升到了百万台的数字。

欧美的一些电视机制造厂家,不得不降价三成维护自家的市场。

这种维护,在李胜利看来也是徒劳的,只要国内上手并大量生产的东西,成本只会越来越低。

电视机市场,欧美那边是不占任何优势的。

随着杜娇阳在岛上的收割动作,全套更先进的彩电生产技术,也在紧锣密鼓的引进之中。

有了岛上白得的技术,在电子制造领域,这边的市场只会步步紧逼,让欧美厂家缴械。

岛上的专利制度,跟国际上也是大不相同的,就跟诺奖得主中村,发明蓝色LED灯的那个,从企业得到的奖励不过区区两万日元而已。

在岛上,社畜可真的是社畜,规矩森严的很。

说白了,那就是专利是属于岛上的,但盈利要归于资本。

杜娇阳在国内投放技术,也不是滥好人一般的兼济,该收的专利分,一分也不会少的。

只不过这笔专利费不会流回岛上,而是直接到了邹锦在关口附近的研究院。

之前提到的蓝光LED,就是李胜利这边医疗设备技术的末端了。

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的专利节点,邹锦那边已经开始在国际上申报了。

这俩只是截断欧美岛上科技树的小节点,如今邹锦那边,一年要申请几千个专利项目的。

其中许多成果,都是欧美跟岛上正在研究,却没有得出结论的实验。

直接以结果、实物申请专利,别的不说,仅是两种显示屏,邹锦这边就可以在下一次封锁之中,摧毁欧美的专利系统。

你不尊重我的专利,那你的任何一项专利都不会被遵守。

正当国外的大厂、机构,还在深耕背投的时候,邹锦这边已经在显示领域走了捷径,提前实现弯道超车了。

市场太大,就跟国内如今出口欧美的小屏幕彩电一样。

随着市场的发展,杜娇阳资本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弱,不借着寒冬赶紧布局,将之前的一些谋划,紧锣密鼓的实现,就要失去先机了。

开市场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外汇从几十亿,到如今的小千亿,这才十年的功夫而已。

而国内的总值也在成倍数的暴增,那些维护计划的,终将被市场的需求打败,这是基于人口数量之上的需求,是不可逆的潮流。

如今国内的人口,也是市场渡过这次寒冬的依凭,外贸不彰就涨工资拉动内需。

如今已经不是十亿人的大市场了,而是十一亿人的大市场。

稍微提一点内需,就足够国内企业过关了,如今市场上差的不是需求,仅是调控而已。

“唉……

胜利,咱们去山上好好谈谈吧……”

李胜利的说法,吕老一直在做着的,只是最近这段时间,老头遭了一些攻讦。

许多人不仅是想要中医院,还想要山上的研究成果。

当初在函授学校,李胜利开出的诊断,如今也在圈子里广泛流传。

不看广告看疗效,也是适用于很多的人的。

中医的延寿办法,也不算是在小圈子里流传。

下面传的也是沸沸扬扬,原因何在,吕老这边大概清楚,无非是哗众的江湖手段而已,多半出自李胜利之手。

这种哗众的江湖手段,对下面的中医院而言,也是最好的广告手段。

治病、手术,中医或许没法跟西医比,但能让人在短时间之内,就能感受自己身体大好的补益手段,中医这边却是不计其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