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71章 戰後複蘇:電腦的誕生(三)

字體:16+-

萬曆十八年,世界第一台電腦誕生。

研究電腦的用途,是為了航天器,研究電腦也是意外,研究成功,更是一個意外。

大明能走在時代的前沿,主要靠釋放人的天性。

更注重人的內心追求,而非機械化讀書;更注重人才的精神需求,而非物質要求;更注重自由的天性,追求內心,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吃一樣的飯,做一樣的事。

有的人,學習是為了找工作。

有的人,學習是興趣。

很顯然,興趣學習的人取得的成就會比前者更高。

大明在基層教育上,就采用這個方式,追求學生的人生價值,而不是逼著孩子們去學習書本,去考試。

一個學成的工程師,去當水泥工,也不會受到全社會的指責,不會產生工程師就是高高在上的,水泥工就是低人一等的錯誤價值觀。

學習、工作,是人身自由。

別人沒有權力幹涉任何人的自由。

工程師為什麽不能當水泥工?

羞恥嗎?

那水泥工為什麽能做水泥工呢?

學習的目的,是獲取知識,而不是獲取工作。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

工程師厭倦了職場上的勾心鬥角,願意去做吃苦賺錢的水泥工,哪裏羞恥了?

所以,他不需要迎接來自社會各界的異樣眼光,其他人沒有決定別人人身的權力,這就是自由。

水泥工,同樣不應該受到社會的嘲笑,水泥工也是靠雙手吃飯,哪裏羞恥了?

從景泰朝至今,大明教育的核心,是先做人後做事。

社會上有沒有良好的公序良俗,要從教育開始的。

一個小鎮做題家,永遠不可能獲取學習中的快樂,他學到的知識,隻是為了考試而已,不可能受益終身的。

可不是所有孩子都對學習感興趣的。

那麽就需要學校,放大孩子們的天賦,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的孩子就喜歡搬磚,他搬磚說不定就能搬出一個年薪百萬;有的孩子喜歡足球,誰敢保證他就不能成為足球明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