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代第一例靜脈注射

字體:16+-

雖然不久前徐雲已經通過外敷手段控製住了王越的傷情,但這隻是一種暫時的措施。

硬要說的話。

這隻是通過大蒜素的特效性,配合王越這個古人接近於0的抗藥性,達到的高效但短時的效果。

也就是俗話說的‘吊命’。

眼下徐雲製備的第一批大蒜汁已經全部告罄,因此靜脈注射便成為了當務之急。

不過考慮到製作針頭的赤海膽並不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或者說這個時代常見的藥材,需要前往各大藥房以及汴京城內的坊市尋找,今天估計很難找到實物。

因此徐雲隻能先製取出部分大蒜素溶液,繼續通過外敷手段給王越續起了命。

做好這些事情後,趁著還有時間,他便鼓搗起了針頭的鍍液。

也就是……

銀。

其實吧。

徐雲一開始的打算,是準備用鋁來做針頭鍍液的。

不過按照正常的曆史時間線,鋁這玩意兒要到1827年才會正式被製取出來,在此之前金屬鋁相當罕見。

倒不是說徐雲沒辦法繼續手搓了,而是製備金屬鋁的流程很麻煩,複雜程度甚至比顯微鏡和發電機加起來都難。

眼下王越的病顯然拖不了那麽久,因此徐雲最終還是決定用銀來製備鍍液。

反正鍍液隻要保證海膽棘刺的上半部分,不要被刺入皮膚的彈力給震斷就行了。

縱使真有部分銀通過破口進入人體,這種劑量也壓根不會對人體有什麽威脅。

頂多就是傷口周邊有些蛋白質變質,導致結痂的時候顯得更黑罷了。

銀融化的溫度是961度,屬於古代也可以很輕鬆達到的溫度範疇,製備起來沒啥難度。

因此徐雲也沒過多炫技,隻是拿陶土簡單做了個類似煤窯的小爐具,通過增壓的方式提高熔融效率,保證銀塊能盡量早的融成**。

至於鍍液所用的銀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