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第一百三十四章 呼叫外援

字體:16+-

在後世的天文界,天文望遠鏡的種類有很多。

根據技術原理,可以分很多型號:

比如反射式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等等。

伽利略所做的人類曆史上第一架的天文望遠鏡,便是一台很標準的折射式望遠鏡。

現代的哈勃望遠鏡也是折射式望遠鏡,不過其直徑已經達到整塊光學鏡的人類製造極限。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等則是反射式望遠鏡。

至於射電望遠鏡拿……

這就比較少見了。

比如咱們本土山區裏的那個天眼就是射電望遠鏡,門票才五十塊錢。

至於徐雲所說的天文望遠鏡指的自然是反射式望遠鏡,也是後世手搓最多的一種望遠鏡。

但無論這個手搓過程多簡單,其中有個環節是無法避免的:

也就是數據的計算。

小到最基礎的成像焦點。

中到大氣擾動帶來的影響。

大到通過軸向球差曲線進行人肉優化。

幾乎每個過程,都必須要用到數學計算。

當然了。

徐雲作為一個兩輩子都從事理科研究的專業人士,這些數據的計算並難不倒他。

隻要幾個基礎數據,哪怕是閉著眼睛都能計算出來。

但問題是……

這樣做有意義嗎?

理科知識並不像文科那般死記硬背就行了的,尤其是對專業研發領域來說,填鴨式教育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研發領域是要不停更新迭代的,也就是說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

之前大蒜素的製備那是為了救急,所以徐雲沒有時間去將更深層次的知識說清楚。

但眼下是個常規的物理教學情景,如果把所有東西都主動的說清楚,那麽對老蘇等人未必是件好事。

哪怕是後世的教學中,老師們有些時候也會親自讓學生們做實驗去驗證現象呢。

親身上手操作,用實踐突破認知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