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小校場。
兵部尚書茹瑺看著正在訓練的京軍,一直陰鬱的臉色,才微微好轉。
士卒勇猛,有開疆衛國之心!
騎兵彪悍,有殺敵封侯之誌!
新軍之策,不僅重視士兵個體實戰,改善了日常訓練,還極重視軍陣改進,不斷研究如何以步克騎,以騎克騎。
一些曾經毫不起眼的老兵,在新軍之策中表現出了優越的能力,並通過考核,不斷晉升。
茹瑺最看重的是兩人,由尋常士兵,一路升遷至千戶的李德、劉啟夏。
李德擅防守戰,他在研究軍陣時,創造了多武器配合作戰的方式,以火銃手、弓弩手、長矛手、盾牌手、長刀手、短刀手構成大方陣。
一旦遭遇騎兵,則以火銃居前,一輪齊射,然後弓弩箭矢覆蓋,長矛迎敵拒馬,盾牌手護衛,長刀、短刀手出擊。
以步兵方陣,屢屢克製騎兵,其戰法已操演數百次,基本成熟,已將方案報送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正在等待全軍推廣。
劉啟夏則擅騎兵,以突擊、硬戰見長。
其認為金朝的“鐵浮圖”、“拐子馬”是極強的騎兵,便耗費心力,打造了一百“鐵浮圖”的重甲騎兵,“兜鍪極堅,止露兩目”,卻沒有采取皮索相連,而是給重甲配以長刀,穩健推進。
其他九百騎兵,皆是輕甲騎兵,以快速突襲兩翼與後方為主。
無論是李德的戰法,還是劉啟夏的騎兵陣法,都有著可取之處,隻不過在茹瑺看來,重甲騎兵並不適合抵禦北蒙之敵。
原因很簡單,重甲騎兵行動速度緩慢,用於攻堅破陣還可以,但北蒙之敵,可沒什麽堅固的營寨,打的時候速度跟不上,跑的時候跑不掉,有些太吃虧。
但茹瑺與徐輝祖商議之後,並沒有放棄劉啟夏的戰法。
徐輝祖認為有一支重騎兵是有利的,不僅可以作為親軍護衛,也可作為衝陣前鋒,最主要的是,一旦藩王威脅京師,這支軍隊也可以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