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十八章 悲壯的軍屯,無奈的朱允炆

字體:16+-

新軍之策落北平,是在冬季,冬季本就沒什麽農活,大家每天早起跑跑步,鍛煉鍛煉身體,沒什麽問題。

可眼下已是開春,大家還惦記著自己手裏的那幾十畝地,總不能每天繼續訓練吧?

朝廷有規定,每個衛所的軍戶要耕種一分地。

那位說了,一分地而已,隨便刨兩下就拾掇好了,至於花多長時間,耽誤訓練?

不好意思,明代軍屯裏的一分,一般是五十畝。

每一位軍士的一分地,按照規定,要收取十八石糧食,上交六石,剩餘十二石自己吃。如果年景不好,欠收乃至絕收,那你也得賠納足額,俗稱倒貼。

衛所製與軍屯製,在明代初期,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到建文元年,有超過一百二十萬的軍隊參與屯墾,增加了近九千萬畝,每年屯糧達兩千三百多萬石,這也是明初農稅過低,依舊能養活二三百萬大軍的關鍵。

可衛所製與軍屯製施行了二三十年,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對於衛所製,徐輝祖指出四個問題:

其一,軍戶逃跑的問題。

這其實是有情可諒的,誰能保證年年豐收安泰?

今年老天爺不下雨,都絕收了,你還讓我們交糧食,怎麽交?

活不下去了,還不能逃走嗎?

其二,軍官侵占問題。

士紳都知道占農民的地能撈取好處,軍官雖然是粗人,可也不傻,知道地多錢多的道理。

士兵五十畝,好,你去八十裏外戈壁灘上開五十畝去,這五十畝良田,是我的了。

對了,收拾完戈壁灘的地之後,記得回來給我的莊稼澆水。

軍官發話,你總要服從吧。

其三,藩王兼並。

看一眼大明北部邊疆,再看看分封的藩王,你會發現,凡是有藩王的地方,便少不了屯田。

尤其是甘州、固原、寧夏、延綏、大同、宣府、薊州、遼東等九邊之地,即有屯田,又有大軍,還受製於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