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門村?”
蘇小凡聽著有點耳熟,“我想起來了,這地方我知道,那裏環境好像挺惡劣的……”
蘇小凡有個初中同學,高中的時候隨家人遷到焦城密陽那邊去了。
也就是去年的事情,他那個還在上大學的同學放寒假回家,組織了一幾個朋友要去戶外探險。
探險的地方,就叫“雙門村”。
那哥們當時還在群裏直播,拍了不少山路的照片。
但就在進山兩個小時候,他突然在群裏求救,還沒說清楚怎麽回事,就失去聯係了。
當時群裏的同學馬上打了密陽那邊的報警電話。
後來足足過了兩天,那個同學才在群裏露麵,講述了那天發生的事情。
用那同學的話說,他們在山裏迷路了。
後來又下起了大雪,怎麽都找不到出山的公路,一直被困在了雙門村。
所幸第二天救援隊找到了他們,否則即使不被餓死,怕是也要被凍死在山裏。
不知道是不是被警告了,蘇小凡當時就感覺那個同學說話有點不盡不實,好像有些話沒有說出來。
不過畢竟是初中同學,很多年都沒聯係的,大家也就在群裏表示了一下關心,沒有人去追根問底。
現在聽到童東傑說起雙門村這個名字,蘇小凡一下子就回憶了起來。
“不是環境惡劣,是出現了空間裂縫。”
童東傑歎了口氣,說道:“我也是財迷心竅,當時沒打聽清楚就和那邊簽了投資合同,後來資金投入進去了,想退都退不出來。”
說起這事,童東傑真是很鬱悶。
其實住在雙門村的人,從十五六年前就開始往外搬遷了。
當時對外說的借口是處在大山之中,生存環境過於惡劣才整村搬遷的。
但是童東傑投資的時候就沒想一想,環境再惡劣,能有幾百年前惡劣嗎?
在幾百年前那種大環境下,雙門村都能存在並且很好的生活,到了現代怎麽可能就支撐不下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