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變集中為分散,讓部隊自己在各地籌糧,安排好翻譯的工作,集中後勤力量,下到各部隊,參與籌糧。”
吳主任為張中平想了個好辦法。
兩天來,張中平愁眉不展的事情,被張主任一語點破,他一拍手,激動地說道:“好辦法,就這麽辦!”
於是,軍後勤統一印發了籌糧證,發了一些朝鮮幣,由各單位組織籌借糧食,並組織後勤同誌們下到各單位部隊,幫助部隊籌糧,如此一來,解決餘下不足的糧食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這個時候,三十八軍的主力已經向墨沙洞、鬆下裏、尺長洞一線集結。
而此刻,收到軍後勤派發的糧食、油鹽的各部隊,普遍在製作幹糧,這些糧食可不能即時吃,需要製作成幹糧,這樣才能隨時隨地來上一口。
他們用石頭把玉米磨成粉麵,然後把它烙成餅。
這種辦法是部隊最常見的製作幹糧的一種,也是最為簡單、節約時間的,而且這樣的幹糧容易飽,容易儲存,更容易攜帶。
一一二師副師李忠信聽說從祖國拉來了一列車白麵,讓各部隊前去領取,他高興極了,好久沒有給部隊改善生活了,他告訴各團,誰想吃白麵就派人去扛,不用開收條,能扛多少,就扛多少,不然以後等部隊撤退了,這些麵就要扔給敵人。
三三五團團長範天恩一聽,馬上叫著團後勤的同誌去扛白麵。
麵是扛來了,可部隊轉到了妙香山,附近沒有幾戶人家,既吃不上餃子,也蒸不了饅頭,而幹糧那是非做不可,要不然就浪費了。
一向節儉的大夥,又經曆過上一次戰役結束後,餓的饑腸轆轆,吃草根,含石頭的苦日子,哪能看著這些糧食浪費了,就是冒著生命危險,也得給它做成能吃的飯。
於是,團後勤發動大家,獻計獻策,終於想出了許多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