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著評委與學員們的反應,李景霖為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搞音樂,想做出轉變,自然是要從最擅長的地方開始。
將古典音樂小品化,極簡化,強調記憶點更深刻的旋律,並且在輕重急緩的情緒表達上做文章。
這效果,的確很不錯。
李景霖在趙明雅還在點評的時候,腦子就開始轉了起來。
看著周圍人的反應,毫無疑問,初次試錯算是挺成功的。
無論想不想承認,文化層次的差距,審美層次的差距,是的確存在的。
但那這個差距,並不是說,你審美一定要有個高低,有優劣之分。
隻是在於對作品的接受程度與接受速度。
比方說,三體啊,流浪地球啊之類的。
這種小說,一開始能接受的人,其實並不多,圈子也小。
可隨著劇情優秀的出圈,越來越多的關注,將原文換一種方式,如視頻講解,拍成還原度極高的電視劇,電影,或是因為名氣,讓一些本不感興趣的人耐著性子讀下去。
也是能get到作品的優秀的。
審美,共情,都是共同存在的。
差距僅僅隻是接受的快慢而已。
每一個人都是有審美的,審美沒有高低之分的。
美,是有多種表達形式的,晦澀的美有晦澀的美感,直白的美有直白的美感。
而該如何去表達美呢?
想向什麽樣的群體去表達什麽樣的美呢?
這便是李景霖需要考慮的,更需要一步一步試驗的。
音樂,需要有這種更為直白的作品,去讓更多人感受到美。
美是基於生活的,美是屬於大眾的。
“李景霖,您對於您這次表演的作品,有什麽想說的嗎?”
主持人問道。
想說的?
李景霖微微蹙眉。
但隻是思索片刻後,便緩緩開口。
“沒什麽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