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

第九十七章 指揮家就是現場打音遊。

字體:16+-

觀眾,似乎開始有小幅度的上漲。

有漲幅,但不多。

如果李景霖能看到後台統計的增長曲線,一定會搖頭感慨一聲。

【麻的,製杖】

好歹你給個味兒衝點的音樂會標題名啊。

哪怕就不搞標題黨。

也比你這開題報告強吧!

再說這表達。

雖然古典音樂妙就妙在同一個作品,不同的指揮,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個作品,是可以有無數種質感的。

可依然沒有順應時代,進行開拓。

那些如貝多芬,莫紮特一般的藝術家,看到這種循規蹈矩式的開發,恐怕會氣的活過來。

畢竟。

這些偉大的音樂家,哪一個在當年不是時尚先鋒,潮流達人?

全員皮皮,精神小夥。

百年過去了,變化呢?!就這麽點變化?

創新呢?

離譜呢?

玩音樂,距離譜子這麽近你都不敢去離譜,這才是不著調啊。

表情包不大膽創新,那哪裏還有樂子可言呢?

誰說微笑就一定要代表微笑的?

李景霖在後台觀看著。

雖然,這些音樂家們真的非常強,但似乎就是因為有了“音樂家”光環,所以太過正經,一點都放不開。

尤其是指揮家,太含蓄了。

在華夏,含蓄是一種優秀的風度氣質,但放在指揮這個行業,卻完全是最大的短板,對樂團輸出的信息量會降低太多。

更是一種發揮上的製約。

作為一個年輕人,李景霖多少感覺……

有那麽一丟丟的格格不入。

節目一個一個的演出。

娛樂化的程度,僅僅體現在樂曲音符裏。

不過,這樣的進步已經不小了。

起碼,有很多音樂家原意為此努力。

可是,這種娛樂化的程度,還是太淺了,缺乏吸引力。

真想娛樂化……

那還得整活兒。

“霖哥,到咱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