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堂通往辦公室的路上,恰好是單位的圖書館。
孫秦看了看時間,此刻距離下午的第一個會議還有整整兩個小時,而會議地點就在圖書館旁邊那幢辦公樓。
他略一思索,微微轉了個方向,走進圖書館。
圖書館大廳裏是一個巨大的LED屏幕,用於播放各種A型號和C型號的飛行模擬視頻、研製和試驗過程中的畫麵,以及一些新聞報道與領導講話。
此時,他恰好看到A型號飛機的模擬飛行。
屏幕上,一架披著公司名稱和logo塗裝的A型號飛機姿態優雅地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越過蒼茫大地,往南方飛去。
白雲掩映當中,他能依稀辨識江南的密布水網,嶺南的山巒起伏,以及最終目的地附近的蔚藍大海。
自豪的情緒油然而生。
“這是我參與研製的飛機呀……”
一架載客的飛機,真是讓人一日千裏,幾個小時之內體驗完全不同的氣候與地貌,正是因為有了它,曾經讓人類都摸不著邊際的這顆藍星才變成了前所未有的地球村。
然而,造這樣一架飛機,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也不是一般產品,甚至是工業產品所能比擬的。
經曆過A型號的適航取證過程,孫秦深刻地認識到,造飛機的成本遠遠不止將飛機造出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還包括如何向民航局這樣的政府監管機構證明飛機的研製過程符合規章,符合流程。
不但要把事情做對,還要證明自己把事情做對。
後者往往更難,更耗費精力。
有沒有可能將這整個流程都簡化,用更加輕量、低成本和短周期的方式,把飛機造出來呢?
孫秦已經不是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了,但不知為何,當他在圖書館裏看到這段視頻,這個問題又無法抑製地從記憶深海中湧上水麵。
在屏幕前駐足片刻之後,他來到一樓的期刊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