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九十七章:抵達新鄭

字體:16+-

天色逐變,伴隨著烏雲密布,似乎想要在凜冬之前,再下一場小雨。

白衍騎著馬,看著官道兩旁的密林,護送著姚賈的馬車前往新鄭。

這幾日趕路,沿途並沒有碰上什麽危險。當初姚賈離開鹹陽的時候,他的消息尚未抵達鹹陽,一些有心人就算想要把消息傳遞給楚國,也不會趕得上姚賈。

鹹陽距離新鄭,可遠遠比到達楚國要快上不少,而且楚國那些人想要有動作,也需要從楚國趕赴新鄭,這一前一後加起來,絕不會那麽快。

而比起秦國。

新鄭這裏的地勢就比較平緩,並沒有什麽山川險峻可守,這一路走來,除了偶爾有少數並不是特別大的山脈,其他地方,皆是平地。

這也是為何韓國百年前,遠比秦國更為富饒的原因,直到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奪得蜀地,方才有一塊富饒之土,秦之根基。

白衍接觸戰事越多,以及上次見到運送糧草輜重時的消耗,白衍便一直感覺,曆史上對秦惠文王的評價,一直都是低估很多。

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孝公舉變法,立秦國變法之本。

而在秦惠文王之後,秦昭襄王更是重用白起、範睢,功績赫赫,數都數不清。

故而在這兩位君王之間的秦惠文王,看起來則少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但若細心之人,便能發現,秦惠文王的功績,絕不比二者小。

秦孝公變法,沒有秦孝公的壓製,舊族勢力蠢蠢欲動,秦惠文王在親政三年後,將所有舊族勢力除盡,擁立變法。

之後秦惠文王取蜀地,讓秦國有東出的根基,伐取義渠設二十五城,讓秦國擁有源源不斷的戰馬。

這一件件事情,都為秦國打下東出的根基。

前些時日在陽城時,白衍還曾與司馬興聊過,當初秦相張子主張東出伐魏,是司馬氏的先祖司馬錯主張伐蜀,而秦惠文王思慮再三,選擇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