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晚上,電話鈴響起,本來楊舒力站在沙發邊看電視,秦華玉還是一把抓起電話。
“舒力,找你的。”秦華玉手捂住通話口說道,“是個女生。”
隨後又加了一句:“年紀有點大。”
楊舒力接過來一聽,是葉老師打來的。
初二和黃敬蜀在茶坊聊完後,楊舒力到郵局給葉老師寄出稿件,這是葉老師要求的,稿子必須給她過目。
葉老師說她對稿子沒意見,隻在幾處細節作了修正,她還誇稿子寫得好,文筆和結構都有水平。
另外,對於楊舒力希望她提供老照片,她找了兩張,一張是她讀書時的照片,還有一張是她剛剛當上民辦教師時,在公社和幾個新任民辦教師的合影。
按照楊舒力提供的地址,照片已經寄出,很快會收到。
楊舒力向她保證,照片拿到相館翻印後,會以掛號信的方式寄回。
本來采訪時找她要老照片最方便,但她不會給,因為她不一定同意發稿子,所以楊舒力幹脆沒找她要,以免引起反感。現在她看了稿子,認可了,就願意提供照片了。
放下電話,楊舒力感到這篇稿子成了。
政治正確和正麵意義是最大加分項,女性命運在社會變動中的沉浮,引人關注,還有許多鄉村教學細節,很有可讀性,加上老照片和新形象,稿子的層次豐富了。
接下來就是投稿,這次會和以往的處理不同。
這次要投獨家,而且是楊舒力一直沒有碰的《四川時報》。
葉老師這篇稿子,投本省報紙才有意義,如果像以往那樣投到東南沿海和其他省份,按千字一百元計稿酬,最後就是楊舒力得到幾筆稿費,對葉老師以及她周邊的人沒有意義。
《四川時報》的特稿要求獨家投稿,一旦發現一稿多投,稿子不僅棄用,對作者也會冷處理,所以楊舒力一直沒有向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