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縣位於濠河與淮河交匯處,故而在前朝曾名‘濠州’。
到了本朝,它有了個更顯赫的身份——帝鄉!
洪武皇帝朱元璋便在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上出生長大。
雖然這裏給他留下了許多痛苦的回憶,朱元璋卻不改對故鄉的深情眷戀。他將濠州升格為府,並在府治二十裏外的鳳凰山南修築中都城。
山南水北為陽,鳳陽府之名因此而來。隨後,府衙便遷到了營造中的中都城。又析臨淮縣西部四鄉新設了鳳陽縣,與府城同郭。
之所以不直接把臨淮縣城遷到中都,是因為臨淮肩負著堤防重任。要是縣城這段河堤崩潰,把縣城淹了還是小事兒,關鍵是還會把皇陵淹了。
所以臨淮縣的頭等重任,便是看護好這段河堤……
這活可不輕鬆,因為黃河奪淮以後,失去主河道的淮河,幾乎年年泛濫,要不然朱老板一家也不至於那麽慘。
換別的縣,淹了就淹了,還能混點兒經費,免點兒賦稅啥的。可要是淹了大明的皇陵,從知縣往下,全衙的腦袋都得搬家。
是以去年一冬,新任知縣韓宜可都在帶領民夫修築河堤。轉年還沒出正月,他便又帶人沿著河堤一寸一寸的巡視,排查隱患,務求平安度過即將到來的春汛。
他驗堤並非隻是走馬觀花的看看,因為他知道河堤表麵一般都是質量最好的。裏頭看不見的方,就不好說了。洪水來了,可不管你裏頭外層,質量不過關,統統衝垮。
所以他命手下差役在堤上每隔一段,便用鐵錐筒鑽孔取樣。然後親自檢查取出的土樣,這樣是否表層實夯,深層虛夯,或者表層用好土,下層用劣土便一目了然了。
他正在蹲在堤上,用小錘子仔細檢查土樣硬度,便聽身後響起一片急促的馬蹄聲。
身邊的官差尋聲望去,不禁紛紛倒吸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