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陛下預料一般,蘇鬆二府的許多大富戶和鄉紳都購入了大量的寶鈔,據下麵的兄弟們粗略計數,恐怕不下三十萬貫……”清晨,乾清宮內……
當熟悉的武官跪在地上與拔步床內穿著中衣準備入睡的朱元璋稟報時,朱元璋也用手中的一本奏疏在腿上拍打了兩下。
“三十萬貫……”朱元璋沉吟:“看來他們的生意做的不小,田地也沒少買,居然要準備這麽多寶鈔來抵稅。”
“是!”武官低頭回稟:
“據所裏的兄弟們清查,加上二府《魚鱗圖冊》對照,蘇鬆二府的田地有四成都為城中鄉野的富戶鄉紳所據,另有一成土地歸衛所,剩餘五成田地才歸百姓耕種。”
“二府內,依附於他們的佃戶不下萬人,身份難以查明。”
武官的話,道出了蘇鬆二府的經濟常態。
由於剛剛開國,大明的土地兼並情況還不算是特別嚴重,但如果放任不管,那富戶們還是能在十幾年內將大部分農民的土地給全部兼並的。
不過,朱元璋並不擔心江南的土地兼並,比起江南,他更擔心北方,這也是他為什麽采用朱高煦“以鈔抵稅”建議的原因。
當今之世,南北方經濟側重不同,所遭遇的問題也不同。
如果以“銀錢”抵稅,那南方商品經濟發達,百姓手中有閑錢,自然民心大悅。
但北方商品經濟疲軟,百姓手中沒閑錢,寧可繳糧或者去白幹活,也不想交錢。
當然,他們也並非是真的不想交錢,而是因為是真的沒有錢。
這個“錢”不是指他們窮,而是指他們沒有銀子和銅錢。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會想要大力推行寶鈔。
隻可惜,他的寶鈔並沒有取得他預期的成果,反而在不斷的被百姓抵製。
原本他是想不通的,但這樣的不解隨著朱高煦那日的‘錢鈔法’而被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