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宣德二十四年臘月初八,在沉悶的炮聲中,明軍對駐紮在赫拉特北部山脈的帖木兒軍隊發起了進攻。
四百二十門“宣德式”野戰炮對赫拉特山脈傾瀉炮彈,每一輪的炮彈都對兀魯伯花費巨大精力布置的防線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
明軍的“宣德式”野戰炮雖然比較“永樂式”沉重,但射程也更遠,威力更大。
麵對這樣威力的新式火炮,帖木兒軍隊二十萬人被打的抬不起頭來。
然而赫拉特山脈的三重防線畢竟耗費了兀魯伯十餘年心血,並不是那麽容易攻破。
明軍的炮彈還沒發展到碰撞擊發而爆炸的程度,盡管火藥威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一些關鍵的東西還沒有實現技術突破。
大明的科技雖然一直在提升,但是相較於永樂、洪熙年間的提升速度來說,確實是有些慢了。
一時間,北部的明軍被阻礙在了赫拉特山脈北部。
相比較北部,南部的明軍卻高歌猛進,一路打到了克爾登城下。
沙哈魯和兀魯伯吸取當年被鄭和**的經驗,所以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他們不管加固直麵忽魯謨斯的幾座城池。
也正是因為如此,明軍不管南路還是北路,兩路大軍都因為無法攻破防線而與帖木兒陷入了僵持。
雙方從臘月交戰到宣德二十五年的三月,期間帖木兒的軍隊死傷無數,可兀魯伯憑借身後的兩千萬人口,源源不斷地將炮灰送上戰場。
如果鐵路連接到庫什卡,那明軍可以迅速調集足夠多的軍隊多點進攻,然而明軍的鐵路遠在三千餘裏外。
原本的閃擊戰打成了持久戰,這是除了朱祁鉞和兀魯伯外,其餘人不曾想到的。
“不如同意兀魯伯的要求,天軍暫退河中,反正河中廣袤土地與礦藏已經到了朝廷手中,消化河中最少需要幾十年,不必著急攻入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