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成化二十三年三月,伴隨鍾聲作響,成化皇帝朱見深在經過五十四日的停靈後葬入天壽山乾陵。
七日後,四十三歲的皇太子朱佑樘於北京奉天門即位稱帝,改元明年為弘治,是為弘治皇帝。
同日,十三歲的朱厚照被冊封為皇太子。
即位後,朱佑樘沒有修改什麽政策,而是繼續按照成化年間的政策進行。
然而,他的這一做法盡管解決了中原兩京一十三布政司的臣民階級矛盾,了矛盾卻隨之轉移到了海外。
從成化年間就不斷移民中原以外的百姓們擠占了西部、海外百姓的生存空間。
如果要做一個對比,那就是愈發內卷的一線城市淘汰了大量人口前往二線城市。
盡管這些人口在一線城市不算什麽,可中原地區畢竟是教育最好的地區,從這裏走出去的人口,不管是學曆還是學識,都要比偏遠地區的百姓更有競爭力。
就業問題不會消失,隻會以一種新的形式轉移。
西部和海外的百姓在工作競爭上慘遭淘汰後,便開始了有田務農,無田流氓的日子。
波斯、山南、磧北、西海、東洲等地區的叛亂層出不窮,以朝廷為主導的大量官營工廠效率低下,債務頻發。
在此關鍵時候,官營工廠重組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弘治二年四月,楊廷和、楊一清等人上疏建議重組官營工廠,降低官營工廠的工價。
二人的奏疏上疏後,立馬引起了王守仁的上疏。
王守仁以為,當下雖然艱難,但遠遠還沒到需要重組官營工廠的程度。
他認為官營收益低下,主要是因為許多官員屍位素餐,無所事事所導致的,應該對官營工廠展開京察,而非重組官營工廠。
他的建議讓朱佑樘搖擺不定,而武勳們也極力反對重組官營工廠,原因十分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