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

第268章 還有傅抱石的一幅畫

字體:16+-

質地為絹本,絹絲粗細均勻,絹麵緊密細滑,十有八九是明中期盛產於蘇州一帶的貢綱。

岫玉軸頭,玉質油潤,包漿自然,現在雖然不怎麽值錢,但在當時可是上好的美玉。

蘇木軸身,顏色並不是其特有的深黃,而是米色,更接近於白,顯得極為明淨。一看就是用石灰湯轉過色,且已經存放了好些年頭。

字更不用說,雖然不敢確定就是李東陽的手書,但李定安至少會欣賞:瘦勁連綿,儒雅靈動,藏鋒內斂,動中有靜,方圓兼容。

無論是從起筆、行筆,再到落筆,整個過程圓轉如意,自然流暢,不見半點刻意。

說通俗點:寫的極好,肯定是名家手書,絕非後人臨摹。

然後是題跋和印鑒,李定安同樣沒有刻意研究過各代衍聖公的筆跡與印章,但可以肯定:這十五句題跋所用的墨與十五方印鑒所用的印泥,都符合明清時期上層階級常用的徽墨及朱膘印泥的特點。

再根據墨色與印跡之間的顏色對比,完全可以斷定:最早與最晚的題跋和印鑒,時間至少相差三百年。

從明弘治到清同治,可不就是三百多年?

到這裏,基本可以確定這件東西沒問題,如果非要較真,至多也就是找一下李東陽的真跡,比較一下筆跡。

但李定安覺得出錯的可能性不大:看結構、看筆畫、看布局、看章法,以及風格,絕對跑不開書法大家之手。

如果是後代名家臨摹,也不會臨摹洐聖公祖傳的盡牘家書,更不會私刻整整十五代洐聖公印!

所以就挺奇怪:這樣的好東西,段牧才花了一百二十萬?

如果轉手,不敢說加個零,但翻個三四倍輕輕鬆鬆……

“從哪來的?”

“就在這買的?”

哦……想的太投入給忘了。

“你入手之前,再沒人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