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當帝師

第261章 工業化的代價,大同社奪天下走私之利

字體:16+-

章誠早已料到,工業化大興後,會讓許多城鎮手工業破產,也會讓很多農村自給自足的經濟被破壞。

然後,許多在大戶人家靠給主家織布做衣服就能獲得飯吃的織工繡娘們,就會因此失業。

許多底層百姓家的婦女,也會因為收土布的牙行減少,而被壓低土布的收購價,甚至不能再通過織土布以換取糧食,進而貼補家用。

百姓們隻能因此變得更窮困,乃至一些貧困婦女不得不靠賣身維持生計,或許還會被丈夫逼著去賣身,以維持一家生計。

總的來說,這是工業化出現後必然會導致的一些問題。

為了避免和解決這些問題,章誠早在進行工業化的同時,就加大著基建和教育的投資。

而且中華軍這邊也在繼續擴召募兵。

所以,許多青壯年要麽入伍以掙功名,要麽就大量參與到了基礎建設之中。

光是鐵路幹線方麵,內閣就已經開始籌備著建造通往南昌和杭州的鐵路幹線,無疑會需要吸納大量青壯去參與,進而使得許多青壯獲得就業機會。

而隻要青壯年的就業得到解決,其實這些社會問題就不會變得很嚴重。

當然。

因為大同社的執政理念是富民,所以,章誠投資基建不僅僅是解決就業,也要提高青壯收入,故而許多青壯在投身大同社的基建工程中後基本上都能獲得不錯的工錢收入,而且收入會隨著年限和技術經驗的增長而提升。

這樣一來。

許多青壯年也就能在養活自己之餘還能養活女人和孩子。

由於章誠沒有給從事基礎建設的勞工給太低收入,所以這些勞工的妻女哪怕不能通過自己織布刺繡來貼補家用,也不用需要賣身來貼補家用。

而他們的孩童也基本上不用打童工,可以脫產學習。

何況。

章誠還在加強著教育的投資,將教育的受教育成本一直壓得很低,使得許多平民孩童可以入學讀書,甚至一些女童也開始入學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