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我其實是有私心的,機械公司發展得一片紅火,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發展越紅火,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如今的高級知識分子,屬於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我是實在沒辦法,才想到這種方式,進行校企聯合發展。”
“我們公司提供實習場地,派老師傅傳幫帶,幫助來我公司的實習生,增強動手和業務能力。”
“來自大學和中專的實習生,通過他們的知識文化,帶動我們公司的技術升級。”
“互相學習中,提高兩方的能力和水平,無論是學校還是公司,業務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未來,機械公司還會與一部分有能力進行科研的大學,進行深度聯合,聯合研發新型產品,由我們公司提供資金,學校方麵提供研究場地,研究器材,相關的技術人員,等到商品賣出去,按照合作比例進行分紅,反哺大學的研發經費和建設經費。”
林凱峰一番洋洋灑灑的發言,聽得現場眾人鴉雀無聲。
相比於令人左右為難的第一項申請,林凱峰提出的第二項想法,無論從哪方麵看,都具有非常強的可實施性。
這年頭,各部門都缺錢。
市府的資金收入也不算良好。
一切的一切,都在為經濟改革讓路。
國家資金有限,外匯數量屈指可數。
要用少數外匯幹太多太多的事情,每一方麵的錢都要省著點花。
這也是為什麽。
聽到林凱峰要從島國引進火腿腸罐裝生產線,眾人感覺異想天開的緣故。
要申請外匯購買外國先進的商品和設備,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
打好報告,一層層地遞交上去。
任何一個環節被卡,後續環節都無法推進下去。
即便送到最終決策部門,也有可能被駁回。
一位領導饒有興致地說道:“林凱峰同誌,您能不能和大家講一下,你們機械公司未來準備研究什麽項目,需要大學配合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