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對於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一直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有人說是為了從海上包抄當時強大的帖木兒帝國,達到軍事目的。
當然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鄭和下西洋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朱允炆。
但無論上麵哪種原因,都說明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了達到軍事或政治目的,這才是船隊的首要任務。
至於下西洋船隊帶來的財富,對於朱棣來說隻是意外之喜,據後世的估計,鄭和七下西洋,光是黃金就帶回三十萬兩,白銀更是高達千餘萬兩,至於其它的珠寶珍奇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金銀財物的獲取,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是互市,也就是鄭和的船隊每到一處港口,就與當地的土人交易。
大明的商品在海外極為暢銷,比如剛開始時,一個瓷盤就能換回等重的黃金或白銀,這也讓鄭和他們獲取了巨額的利潤。
但隨著海外小國向大明稱臣,朱棣為了表示自己的大方,人為的提高小國商品的價格,這就導致互市的利潤大為減少。
至於第二個獲利途徑,當然就是打仗了,鄭和前幾次下西洋,可沒少滅掉一些覬覦船隊的海外勢力,這些勢力多年積累的財富,自然也被鄭和帶回大明。
比如朱棣賞賜給朱瞻壑的一箱寶石,就是鄭和攻破獅子國王宮搶回來的。
但經過前幾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威名日盛,海外的大小勢力除非是瞎了眼,否則根本不敢招惹他們。
鄭和又不像某些白皮海盜,沒有任何理由就直接燒殺搶掠,如此一來,打仗這方麵的收益幾乎斷絕了。
正是上麵的原因,導致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收益大為減少,雖然大體上還是賺了些錢,但遠無法與前三次相比。
如果再這麽下去的話,恐怕第五次下西洋時,就要賠本了,這也是夏原吉為何堅決反對再下西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