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歎了口氣。
他其實很想開口反駁。
但是問題在於,這湯昊說的可都是事實!
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前往曲阜祭祀孔聖,發現民生凋敝,百姓困苦,這是事實。
兵部尚書劉大夏於君前奏對,說出“天下已經民窮財盡”,這也是事實!
正是因為這句話,先帝爺才會大受打擊,一病不起,然後撒手人寰!
那湯昊現在說的這些,是不是事實呢?
同樣也是事實!
朝廷沒錢,皇帝沒錢,國庫沒錢,百姓也沒錢,那麽錢糧去了什麽地方?
這滿朝文武哪個不是腰纏萬貫,哪個不是田地千畝?
有些事情,真不能被細想,越想就越讓人絕望!
老首輔沉默了良久,隨後竟是顫顫巍巍地跪倒在了地上。
“陛下,銳意革新,並非好事!”
“國朝自土木之禍後,艱難維持至今,已經殊為不易了!”
“一旦強行變法革除弊病,勢必會引得朝堂動**不安,天下為之不寧……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啊!”
沒錯,劉健是一個循吏,也是個安分的內閣首輔。
“循吏”是什麽?
太史公司馬遷在《自序》裏說,循吏是“奉法循理之吏,不伐
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循吏尊重法治,講究理性,遵守規矩;所謀在於長遠,不追求當下的效果,不作淺薄的政治秀,所以沒有聳動視聽的效果。
劉健就是個循吏。
他這輩子循規蹈矩,維持大明王朝的運轉,確實很難了。
要知道,弘治皇帝這位被譽為“中興之主”的先帝爺,大明王朝的弘治皇帝,並非誠如史書所寫的那般聖賢英明。
弘治皇帝在弘治八年以後,漸漸迷上了齋醮,從此內庫開銷劇增,孝宗開始不斷地命戶部將太倉庫的銀子納入內庫。
所謂“齋醮”,指的是一種道家法事,分為禳災祈福的清醮與超度亡靈的幽醮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