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後,天慢慢變暖。
下丘村人的忙著種菜,糧食要吃,菜亦不能少了。
而幹旱的地區則滴雨未落,百姓們從井裏搖水上來澆灌冬小麥,比往年辛苦多了,卻依舊堅持。
他們一邊挨著累,一邊還要感謝朝廷,沒有去年朝廷的強製命令,今年會餓死人。
朝堂之上的朱元璋倒是老神在在,今年依舊去打四川的明玉珍,有了大量水井,大明財政壓力減輕。
群臣根本不知道具體情況,倒是新當上左丞的胡惟庸心中有所猜測,幾次側麵跟朱元璋打聽是誰知道的那麽多地方幹旱。
朱元璋怎麽可能與他說?總是換個話題揭過去,反正不可能告訴他有個村子住著高人。
朱元璋在慶幸,多虧相信了高人的話,不然一大片地方冬小麥被旱死,人口必然減少,免去田賦又有何用?
另外他從市舶司的夷人手中賺到大筆錢,對於攻打明玉珍信心滿滿。
待下朝後他找來朱標:“寫信否?”
朱標點頭:“昨日連著堿一同送去,父皇欲建大明水師?”
“如今錢多,建了水師可應對倭寇與民間私貿,不然養水兵無數,徒耗錢糧,我大明眼下之敵在荒漠。”
朱元璋賺得多,考慮能養得起,不然他絕對不造船練兵,他心中最重視元朝餘孽。
他當皇帝是明朝,之前的元朝不給趕盡殺絕,總擔憂某天又打回來。
“兒臣亦是此意,海禁不可開,有水師看護更加穩妥。”朱標支持父親。
讓民間出去絕對不行,朝廷則沒問題,百姓就應該老老實實呆在一個地方別動,出門都得開路引。
……
朱聞天得到信了,還有很多天然堿,村子不用自己做石堿了,很麻煩的,又得把草泡水,又要澆麵。
如此朝廷不會再買村子的石堿去做東西,少了一筆固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