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回到舞台。
一位身穿儒裝的中年男子,走上舞台。
“解析華國文明,共享民族驕傲,大家好我是演員杜文生,我為大家介紹的國寶是,文經!”
這位演員,是一名老戲骨,演過不少戲。
當他上台之時,台下也響起一陣熱烈的鼓掌。
不過,官方舉辦的節目,相比娛樂性的節目要嚴謹不少,觀眾也僅僅是鼓掌來表示自己的熱情。
“堂太宗年間,文化繁榮,太平盛世……”
舞台上,節目組精心準備的場景,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
演員陳諾和另外幾名演員,開始現場表演。
陳諾扮演的就是這幅碑文的主角,帶著現場觀眾,還有電視機前的觀眾,一起了解這位留下驚世碑文狀元的一生。
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也自信滿滿。
憑借著一腔熱血,考上狀元。
但是,留下這幅碑文,字裏行間中卻帶著一種淡淡的遺憾。
很多專家分析,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版本。
流傳最廣的,還是文經裏麵被擦去的那個“她”。
還有最後那句“何為……”
最後一個字是答案,卻因為年代久遠,已經被風化掉。
這也成了許多碑文愛好者苦心研究的事情。
何為國?
何為家?
或者是何為情?
眾說紛紜。
隨著故事的展開,觀眾也開始議論起來。
“我覺得,這狀元郎一定是想家裏的妻子了。”
“放屁,根據記載,這人一生未娶。”
“那就是想家了,這個她也有可能代表母親。”
“我理解的是喜歡的人。”
“別瞎猜了,專家都沒能給出答案,你能編一個好故事,你就能上去講了。”
“哈哈,文化就是這樣嘛,有些時候寫的人沒想這麽多,解讀的人可以解讀一大堆含義出來。”
“雖然真實,但是這也是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