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府與方曉、歐陽若言當日將拓跋家族連根拔起,也將大夏人、拓跋、北匈奴和鮮卑混居所在徹底清理了。
方曉與歐陽若言留在與大夏接壤的所在,按照林立在草原推廣的經驗進行管理,風府則帶著八百騎兵沿海岸線推進。
與林立以為的不同。
林立一直以為前世的東北三省此時也有人居住,朝鮮半島是鮮卑人的定居點。
實際情況卻是,鮮卑人大麵積居住區隻占據了遼東半島不足三分之一的所在,更不用說是東北三省的吉林和黑龍江了。
越接近大夏所在,居住的人口成分越複雜,人口越多,而越是遠離大夏,人口越是稀少。
越是人口稀少的所在,文明的痕跡就越是弱。
遼東半島還好,沿海有漁村——林立在海邊還有個生產蠔油的作坊,如今已經形成規模。
但再往東麵的半島,也就是現在林立腳下的這個鮮卑半島,人口極少,且以貧困潦倒來形容,都是抬舉這裏了。
不會耕地,不會紡織,靠山的吃山,靠海的吃海,即便如此,人也分了三六九等。
上等的“貴族”們住在茅草泥土房子裏,吃著下等人奉獻上來的野果、獵物、海魚,拿著多餘的這些東西與靠近大夏的部落交換陶器、麻布。
下等人衣不蔽體,以寒冷食物為食。
提起剛剛來到鮮卑半島的所見所聞,風府簡直不知道如何分說了。
“我們用了一年時間修磚窯,找粘土,燒磚,開荒,打獵,捕魚,建房子和了解他們。”
風府說著這話的時候,外邊刮起了寒風,屋裏的溫度也明顯降低了些。
風府提了爐子上的壺,給林立換了熱水,小虎子忙上前接過去,給幾人都換了熱水。
林立道:“現在的情況是怎麽樣?”
風府道:“今年收成還可以,士兵們都能吃飽,和遼東那邊也買了羊肉,足夠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