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碼頭。
十幾日的舟車勞頓。
自遼東而來的張益和聶西陲如釋重負的跳下了貨船。
他們跟葉渡一樣,都有從軍的經曆,後來也跟葉渡一般被勝任安置做了村正,隻是他們的區域更加偏遠,位於遼東。
雖然他們也自行摸索,依托於折衝府的庇佑,做些生意,但是缺乏經驗,缺乏資本。
導致他們的日子過的非常艱辛。
這一次南下,連一張客船的船票都買不起,最後隻能跟貨物塞在一起。
不過,一想到即將參加的麻製品拓展大會,可以見到昔日的偶像葉渡,二人的憂愁和疲憊頃刻間就一掃而空。
葉渡在黃麻作坊開業以後,曾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去各地考察市場和當地服裝的生產情況。
得知遼東有幾個小兄弟在研究一種紙做成的衣服,便曾派人過去洽談。
窮的連飯都吃不上的張益一度想要把作坊賣出去。
可是人家嫌有軍方的投入且估價太高,這單生意一直做不成。
幸好這個時候,葉渡的手下到了。
直接掏出了三千貫,購買了該作坊的百分之三十的股子,從而讓這個處於倒閉邊緣的作坊得以重新經營下去。
這一次來滄州,並不是因為他們的作坊缺乏銅錢,又要找葉渡要錢。
而是葉渡組織的這次盛會,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珍貴了。
戰亂才剛剛過去沒多久,百姓都處於破產的邊緣。
衣服昂貴的價格,導致很多人家隻有意見衣服。
大家買不起衣服,你做出太多的衣服來又有什麽用處?
不過……
葉渡投資的作坊,卻改變了這種糟糕的情況。
他采取了成本極其低廉的黃麻作為原材料,大幅度的降低了衣服的價格。
讓無數窮的叮當亂響的百姓,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買到了衣服,可以大大方方的出門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