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嘛,丞相乃忠良之後,怎會主動投董,其中竟有如此深意!
此舉無異於入虎穴取虎子,不但自身要承擔極大的風險,且還要受世人非議。
如此大義,非聖人能及。
想到此處,徐庶心中既感動又敬佩,連忙起身道,“主公智勇無雙,救天下者非您莫屬。主公但有差遣,庶萬死不辭!”
之前他是被夏辰的才學和寬仁所折服,現在則是被大義和智慧而感動。
對夏辰的忠誠,自然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元直認為,欲成大事需具備哪些條件?”夏辰問道。
“天時,地利,人和,此三者缺一不可。”
徐庶這些年所學頗豐,對於夏辰的問題對答如流。隻見他取了三個碗,分別代表天時地利人和,借此展開細說,“所謂天時,乃風調雨順,治下一無天災,二無人禍,如此可保證百姓豐收,國庫充盈。百姓衣食無憂,則人丁興旺,朝廷不論征賦還是征兵都會十分順利。而國庫充盈,則可訓練兵士,購買戰馬,打造器械盔甲,讓兵力強盛!此為立國之根。”
黃巾暴亂之所以會爆發,長年累月的橫征暴斂,欺壓百姓是根本原因。但當年的天災人禍,是直接誘發因素。
百姓都填不報肚子了,自然什麽事都做得出來。
徐庶將“天時”放在最上麵,代表著它最重要。
緊接著說地利,“所謂地利,是指一片可以養兵,可以養民,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盤。昔日大漢地大物博,占盡地利,才可與匈奴對峙數百年,令四方蠻夷盡皆臣服。今朝廷暗弱,但仍有兩京三輔,內有肥沃平坦的土地,外有虎牢崤函之險。此為複國之基也。”
目前西涼軍控製著雍州,確實是進可攻,退可守。
而且,關外諸侯全都在爭搶地盤,任何一方單獨拿出來,都不是西涼軍的對手。而他們早已撕破臉皮,不可能再重新聚集起來討伐董卓,因此可以利用這片地盤好好地發展實力,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