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現在的物價計算,豬肉八毛八分錢一斤,大米一毛八分錢一斤。
李有財的這一斤林蛙3塊錢,絕對是不算貴的。
畢竟這東西到了後世,養殖的都要2、3百塊錢一斤。
那問價的大爺蹲下身子,伸手抓了一隻林蛙看了看,個頭很大,鼓肚流圓的。
那林蛙被人捉著,蹬了蹬腿。
李有財順勢翻騰了一下水桶,將下層的林蛙掏到了上麵來。
每一隻林蛙都蹬著腿,個頂個是活的。
“行,你等著,我現在回去取盆,你給我來3斤。”
“好嘞大爺,那我就在這等您。”
李有財高高興興的道,有了這第一個客人,他的銷路也就算是打開了。
果然,這大爺剛轉身,就有別個大爺、大媽跟著響應。
“我也取盆去。”
接二連三有大爺大媽看好了林蛙,轉身離開回家取盆,李有財也樂的喊著:“不急,叔叔阿姨慢點走,我就在這等。”
出現這種情況,倒不是李有才準備不周沒有提前準備塑料袋,而是因為在這個年代雖然有塑料袋這種東西,但卻並沒有大規模普及。
塑料袋雖然方便,但是價格貴,用的人自然就少。
老百姓上街買菜,都還是用的布袋或者菜簍。
李有財兜裏現在一分錢都沒有,自然是買不起塑料袋的。
不一會的功夫,那些回家取盆的大爺大媽們紛紛折返回來,不過這會奔著來買林蛙的人卻變的更多了。
都是那些大爺大媽們,回家路上口口相傳造成的結果。
“三斤,稱吧。”老爺子手裏攥著一張大團結,說話時聲音洪亮氣勢十足。
李有財手腳也是麻利,秤盤直接在水桶裏一收,有模有樣的就開始稱秤。
“三斤高高的!”
當著客人的麵將秤砣挪到位置後,秤杆子向上挑,以此來顯示足量,這也是貨郎最愛用的小招數之一。李有財吆喝一聲,將林蛙倒進了大爺的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