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68章 黃祖江夏失守

字體:16+-

目睹趙雲麾下雄師在北城之外日複一日地操練,卻遲遲未見其攻城,劉表心中了然,趙雲此舉意在靜待其餘三路大軍的匯聚,意圖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再攻破襄陽。

然而,即便洞悉了趙雲的深遠布局,劉表亦是束手無策,對於是否派遣援軍增援黃祖、陳應等將領,他陷入了深深的猶豫與無奈之中。原因無他,隻因華軍將士個個驍勇善戰,單兵作戰能力極強。若貿然分兵救援黃祖等人,勢必削弱襄陽守備力量,使之與趙雲所率的華軍人數懸殊,屆時,襄陽城或將麵臨被輕易攻破的危局。

盡管風聞華軍將領極重士卒性命,對於傷亡慘重的戰鬥往往避而遠之,但劉表深知,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任何一次輕率的決策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他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拿襄陽的安危去賭那未知的勝算。

因此,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劉表隻得嚴命黃祖、張允二位將領固守江夏,同時,命劉琦、陳應誓死守衛江陵。

然而,這道命令之於黃祖與劉琦,皆是沉甸甸的責任,心中不免生出幾分苦澀與無奈。

尤其是黃祖,他所統率的兵力不過五六萬眾,卻需直麵呂布麾下十萬雄師與張遼部兩萬精銳水師的夾擊之勢,總計十二萬大軍如潮水般洶湧而來,這對於江夏的防禦而言,無疑是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試想,以一隅之地,如何抵禦這鋪天蓋地般的華軍攻勢?

麵對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黃祖展現出了一方大將的決斷。他迅速調兵遣將,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策略——以鐵索橫江,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水上防線。

此舉不僅有效遏製了張遼水師從下遊逆流而上的攻勢,更讓其在洶湧的江流與鐵索的阻礙下,寸步難行,幾乎停止了前進。黃祖的此番布局,無疑為江夏的防禦爭得了一點時機,展現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卓越才能與非凡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