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后,萧辰带着北凉的战争赔款和北境的平静回到了京都。文景帝信守承诺,封萧辰为破虏王,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三皇子一脉更是将萧辰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的敌意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直指萧辰。
萧辰封王之后,却选择了销声匿迹,闭门不出,显得很是低调。他知道,现在越是低调,越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暗地里,他却在京都郊外的清远山庄里,建造了一个实验室。陈国公的儿子陈江,每日除了教授陈江一些数理化知识之外,就是训练自己的特种队伍。
“殿下,您这实验室真是神奇,这些器具我从未见过。”陈江看着实验室中的各种器具,眼中充满了好奇。
萧辰微微一笑:“陈江,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你好好学,将来你会明白它们的用途。”
萧辰在默默的积蓄力量,作为现代特种兵王,他现在拥有大量财富的情况下,训练一支特种队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仅仅两个月,一支神秘的力量就悄然崛起,当然萧辰将这支队伍藏得很深,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启用。
“殿下,您看,这是我根据您给的配方做出来的火药。”陈江兴奋地展示着他的成果。
萧辰点了点头,赞赏道:“很好,陈江,你很有天赋。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试验火枪了。”
对于萧辰来说,搞出火器他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他知道,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火器的出现将会是颠覆性的。
三个月后,林月儿回到了京都,至此彻底打通了北境的商路。她的成功,为萧辰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殿下,北境的商路已经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林月儿汇报道。
萧辰点了点头:“很好,林月儿,你做得很好。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就在这时,助驻守边疆的二皇子突然回京都,京都风起云涌,三皇子和二皇子斗的不可开交。萧辰觉得时机成熟了,就主动请求去北境驻守边疆。
“父皇,儿臣请求去北境驻守边疆。”萧辰在朝堂上说道。
文景帝看着萧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破虏王,你愿意去北境,朕心甚慰。北境不平静,北凉人蠢蠢欲动,而且边境苦寒,你耐得住么?”
萧辰点了点头:“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
朝堂上,三皇子和二皇子的争斗还在继续,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萧辰已经悄然布局,准备在北境大展拳脚。他知道,北境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朝堂之上,萧辰主动请缨去北境戍边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刻引起了一片哗然。许多人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萧辰这是傻了呆了疯了,竟然放弃了京都的荣华富贵,选择去那苦寒之地。
“殿下,您真的要这么做吗?”赵星彩在私下里找到萧辰,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萧辰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星彩,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吗?北境虽然艰苦,但也远离了京都的纷争。”
赵星彩皱了皱眉:“可是,殿下,北境的环境恶劣,而且……”
萧辰打断了她的话:“而且,那里将是我施展抱负的地方。我要身先士卒,皇子守国门!”
这番悲壮的言语很快传遍了京都,惹得不少人同情。就连三皇子都被骗了,以为萧辰是怕了,主动退出皇位争夺了,还特地向萧辰示好,甚至建议文景帝赐婚,在临行之前,给萧辰选一门亲事。
“父皇,六弟即将远赴北境,儿臣以为,当赐他一门亲事,以示皇恩浩**。”三皇子在朝堂上说道。
文景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三皇子认为,何人适合成为破虏王的王妃?”
陈国公趁机上前,建议道:“陛下,赵将军之女赵星彩,英姿飒爽,武艺高强,与破虏王乃是天作之合。”
文景帝当即答应:“好,就依陈国公之言,赐婚赵星彩与破虏王。”
赐婚之后,萧辰就带着赵星彩赶往北境,林月儿陈江等人也悄然跟随。有了特种队伍的护卫,众人平安地来到了北境。
北境的风,冷冽而刺骨,但萧辰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三年时间,他在这里默默耕耘,一点一点地培育自己的力量。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军事知识,以及对北境地形的熟悉,逐步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和信任。
“殿下,赵墨将军今日又在军中散布您的谣言。”一名亲信向萧辰汇报。
萧辰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是时候让他闭嘴了。”
此后一年,萧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一点一点地扳倒了戍边大将赵墨、赵阔两兄弟。在一次北凉人入侵的危急时刻,萧辰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大败北凉军,成功坐上了戍边元帅的位置,被封为大将军王。
一年之后,文景帝病重,陈国公私下通知萧辰。萧辰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暗中带着精锐潜回到京都,趁机一锅端掉和三皇子和二皇子,顺利登基。
萧辰在位五十年,他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远见,推动大梁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了高度发达的社会。
在萧辰的统治下,大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他的目光不仅限于陆地,而是投向了广阔的海洋。他下令开海运,建造了一支强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不仅开辟了广泛的海外贸易路线,更是打下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在萧辰的推动下,大梁的农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引进的作物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更是提高了农业的产量,使得国家粮食储备充足,百姓安居乐业。
在萧辰的领导下,大梁国内大肆铺设铁路,制造蒸汽机,国家的工业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蒸汽机的轰鸣声成为了这个时代最美妙的乐章。
萧辰还著书立说,传播现代文明的思想。他建立了学校,让平民百姓的孩子也能受到教育,学习科学知识和文化。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在评价萧辰时,无不赞叹他的文治武功,将他称之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