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562章 高丽的大事

字体:16+-

只见他们到后,立刻从大车上取下长长的木头,然后钉到岸边。

很快所有人看明白了,通州城的高丽官员,准备在河边打造围栏,彻底把他们去铁州的路给封起来。

白天因为有看守,百姓们不敢跑,但晚上还是有人敢跑过去的。

现在通州的高丽官员发现很难制止,就开始筑木墙围栏,想沿着城外建一条几十里高墙,堵住高丽人西去的路。

与此同时,在通州以东的清川江沿岸,高丽人也开始筑木围栏。

要知道,以前高丽国土就在清川江以南,后来才慢慢占据到清川江以北。

他们现在打算以清川江为界,全力封闭南岸,从而封锁住百姓往北的道路。

“啥情况,这是要封路了吗?”就在朴大勇目瞪口呆之际,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朴大勇回头,看到附近几家下户都到他身边来了,众人围坐在地上,小声议论。

“听说这几年北逃的人越来越多,朝廷担心这样下去,清川江以北就没人了,所以开始封江封路。”

“朝廷设了邻里税,谁再逃就是害人啊。”一个叫朴志海的人叫道。

朴大勇表情一凝。

高丽后期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税。

最可怕的是邻里税,就是你邻居逃了,那么他要上交的税,就由你代替交。

还有白骨税,就是家里死人就得交税,还有黄口税,家里有一个小孩子就得交税。

这三种税原本要到元朝末期才出现。

但因为宋朝占据他们五州,大量人口逃往宋朝各州,邻里税在上个月颁布了。

邻里税提前了几十年,但目前还没看到影响。

高丽在元朝推出邻里税,主要是收入不够朝廷运转,没办法瞎征税。

现在他们推出邻里税,主要是防止人口逃跑,让邻居们相互举报和监督。

这招他们是学自宋人的,感觉还比较成功。

自从邻里税有了之后,跑的人就不容易了,邻居们都会盯着隔壁。

万一你跑了,你的税要我交了啊?

不得不说,高丽人这招挑动群众斗群众还是挺狠的。

朴大勇看了眼朴志海,这是他堂兄,同一個村的,两家还是邻居。

朴志海很不爽宋人,据说当年跟着宋军打过仗,做了宋军民夫,但宋军答应给的工钱,少了几分。

但也有人说宋军没少给,是朴志海自己赌掉了。

这种成年老事,当然现在也没人在意,反正朴志海是反对逃向宋人那边的。

可他这么想没用,现场很多人还是想去宋人那。

“我昨个在城中一茶馆听到有人在说。”突然有个姓崔的压低声音道:“宋人铁州那边,税三成,产量也比咱们高,过去就分田,没有田的,还可以屯种,牛和农具种子,宋人提供,不收钱。”

朴志海立刻道:“三成税率也不低了。”

“宋人产量高,有专人指点怎么种田的。”姓崔的道:“而且除了三成税率,没其他的了。”

“我听说种满十年田就归自己。”

“就是就是,到那边种满十年,田就是自家的了。”

众人七嘴八舌,大部份都很是向往。

朴大勇也听的清楚,而且不止一次听了。

听起来确实比他们好多了,宋人的田产量高,税率低,种满十年,田就归自己了,以后可以传给儿子,孙子们。

现场大部人都在向往宋人的日子,只有那朴志海不停说宋人的坏话。

他说宋人看不起高丽人,高丽人在那边会受欺负之类的,还说宋人在那边的税只有两成,高丽人却是三成,明显压迫高丽人。

朴志海的说法,还是影响到部份人,很快人群中也有开始跟风的,刚刚还想着宋人的好,转过头又跟着朴志海说宋人不好。

朴大勇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四周的族人们七嘴八舌,他突然感觉到这些人有点悲哀。

朴大勇当年和朴志海一起,跟着宋军打过仗。

他知道宋军并不是像朴志海所说的那样。

宋军也给了钱朴志海,但朴志海赌钱输掉了,为了怕婆娘骂他,只能说宋军克扣,朴大勇也硬着头皮帮他掩瞒,让宋军背了锅。

但朴志海最生气的不是这个,是他们打完仗后,朴志海想带着全家跟宋军到铁州去。

当时宋军要家中成年男子越多越好的。

朴志海父亲死的早,儿子还小,宋军拒绝了他,但挑中了朴大勇。

朴大勇父亲当时也才三十八岁,家中算是有两个壮年,关键是,朴大勇跟着宋军打了半年仗,还学会少量的汉语,甚至能写自己的汉名。

可朴大勇当时妻子怀孕待产,他怕长途跋涉,所以也拒绝了宋军移民的要求。

因为朴大勇被选中,朴志海被拒绝,他气的不行,自然把宋军忌恨上了。

朴大勇静静坐在一边看朴志海表演,更为自己的族人们感觉到悲哀。

族人大字不识一个,个个人云亦云,朴志海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了。

关键这种情绪还会传染。

刚开始大伙都说宋人的好,个个向往着宋人的铁州,但随着朴志海的鼓动,没一会,好多人跟着说起宋人坏了。

朴大勇莫名的感觉到心情有点烦燥。

就在这时,他十七岁的大儿子朴英勋抱着一团麦穗来到他身前。

“爹,爹——”

“呃”朴大勇立刻慈爱的看向儿子:“休息会吧,今天天挺热的。”

朴英勋放下麦穗,坐在父亲身边。

他似乎对别人的说话没兴趣,抬头看向铁州方向,一脸的若有所思。

朴大勇看了眼就知道为什么。

同村的宋铁匠家数年前逃到铁州,宋铁匠的女儿当时才十三岁,朴英勋和她关系不错,如果宋铁匠家不逃的话,朴英勋应该成亲了吧,我也抱孙子了吧。

朴英勋很向往铁州,想念他的宋家姑娘。哎,朴大勇长长叹了口气,当年宋军要他去,他没有答应,这会再想去,就难了。

这时他突然注意到儿子朴英勋盯着地上看。

他随着儿子的目光,看到地上有个小爬虫,正慢慢爬向他两面前。

朴英勋看着那爬虫,片刻之后,脸上露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接着伸出脚去,叭哧,一脚把那爬虫踩成粉碎。

然后好像还不解气似的,又用力跺了几脚。

“你干嘛?”朴大勇从来没见过儿子这么暴虐的一面。

“虫子。”朴英勋不爽道。

朴大勇没好气道:“它又没惹你?又不会咬你?”

朴英勋想了想,抬头看了眼边上喋喋不休的朴志海,缓缓道:“有些人就像虫子,他们虽然不会咬人,但很真的让人看着讨厌,恨不得踩死他们才好。”

朴大勇愣了下,有些惊愕的看着儿子。

从来没想过年轻的儿子能说出这么有深义的话。

而且朴英勋好像很讨厌朴志海。

朴志海是他伯伯,以前也从来没有透露过这种情绪,朴大勇一时间感觉儿子有点陌生,好像不认识他似的。

当天农活还没干完,朴英勋就过来说要去上学了。

朴大勇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当年跟过宋军,知道识字很重要,而且这些年会识汉字的高丽人,更容易和宋人打交道,所以他每年都省吃俭用,让儿子去读书。

儿子在城里一个高丽老夫子那读书,那高丽人不但教高丽的东西,还会教汉字。

收费也不高,每年一石米就行。

朴大勇都是从口粮里省出来的,就为了让儿子也多读点书。

看今天儿子的表现,朴大勇隐隐感觉到有点不妙,但却说不出什么来。

而朴英勋离开粮田后,很快就回到通州城。

他先回家清洗了一番,然后拿着书本往学堂跑。

李先生是私塾老师,课堂就开在家里,只收了八个学生,都是和朴英勋这样的少年。

他收费不高,这也是普通老百姓能读书的地方。

但朴英勋有自知之明,高丽的官吏都是世袭,他读再多的书也没什么用,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开拓眼界,明白事理,让他知道有些人类就和虫子一样,虽然不会咬人,但一定要把他们踩死。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李先生家。

同学们也都先后到了。

李先生四十多年,据说早年也跟着宋军打过仗,主要是帮宋军翻译,因为他精通汉语。

不过可惜,他在高丽没当到官。

高丽在光宗时期,进行过科举,主要为了抑制豪族门阀的势力,当时文臣势力开始崛起,很快引起武臣的不满,进行引发了兵变和动乱,等武臣上台后,科举制试也受到压制。

像现在武臣崔怡掌权,根本没有什么科举,基本都是他说了算,除了世袭就是随意的任命。

而且高丽的科举入取人数也极少,从光宗到武臣专权之前的两百多年间(958——1170),约每19个月,录取20人,平均下来,约等于一个月录取一个。

这样的科举和同期的唐宋是没法比的,所以像普通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李先生,朴英勋这种,基本不可能通过科举入仕。

而在1170年后,武臣强势上台,全力打压文臣,崔怡祖孙数代世袭罔替,控制着这个国家,让自己的亲信们也世袭勋爵,坐享高位,大伙一起管理这个王朝,分享着高丽的财富和权力。

科举制度早就**然无存。

“坐,都坐吧。”李先生看到学生们到了,笑眯眯的示意大伙坐下。

学生们相互聊了几句,纷纷坐下。

朴英勋坐在最前面,一脸期盼。

相比于学习,他最喜欢李先生讲的历史,或谈古,或论今,尤其是高丽国内现在的情况和大宋发生的事情,是他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听的。

“最今高丽发生了大事,或影响国内很多人。”李先生刚坐下来,就侃侃而谈,第一句引的小伙伴们的兴奋上来了。

李先生说的正是高丽权臣崔怡的家事。

“崔怡早年的两位夫人,都没给他生下儿子,只有妾室瑞莲房,生了万宗,万全两名庶子。”

这崔怡也是个奇葩,居然不想立儿子为接班人,打算栽培女婿金若先,因此,他把两个儿子流放,让他们去做和尚。

小伙伴们正津津有味的听着,李先生道:“所以你们都明白了,在我高丽朝,高官们都是世袭的,中低层官员,要么靠关系,要么用钱买来的。”

“特别这高层,一旦换人,必然是腥风血雨。”

崔怡父亲崔忠献是前一代权臣,他还有个弟弟叫崔珦。

崔忠献死之前,崔珦的支持者准备兵变,派人假传口谕,让崔怡去看望父亲,然后伏兵在半路想杀崔怡。

不料有人告密,让崔怡先下手为强。

李先生开头提醒小伙伴们两件事,一,高丽官叫都是世袭,二,高层换人,肯定腥风血雨,兄弟手足也不例外。

小伙伴们听到这里,都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在场很多人有兄弟,朴英勋也有弟弟,他和弟弟关系极好,显然想像不到,为什么要手足相残。

但李先生也说了,等你们到了这个位置,你们可能也会如此。

大伙纷纷表示不会,有人说自己和弟弟或哥哥关系极好。

李先生哈哈一笑,不再说这个话题。

李先生这时又说道,原本崔怡是想让女婿金若先当接班人的。

但金若先这人太蠢,和自己的夫人,即崔怡女儿关系闹的不好,结果还戴了绿帽。

李先生这时道:“金若先不会处理和夫人的关系,即然被当成接班人,当哄好夫人,放低身段,安心等到接班,上位之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金若先只知道花天酒地,与妻子不和,妻子忿而和府中一个奴隶私通了。

为怕金若先发现,金若先妻子和奴隶先下手为强,密告金若先要造反夺位。

崔怡则毫不犹豫,把这接班人女婿给杀了。

“女婿死后,崔怡没办法,先考虑外孙,即金若儿的儿子金敉,然后又考虑两个儿子为接班人。”

他专门把两个儿子召回身边,然后从中选了次子万全,并改名为崔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