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獵耕記

第75章 坐交和攆腳

字體:16+-

坐交(此處莫瞎想),就是打獵時,攆山人在獵物必經之路預先埋伏起來,坐等獵物到來,將其開槍擊斃。

坐交的地方,往往是山道交叉處或方便奔逃的地方。

野物在奔逃的時候,經常會選擇好跑的地方逃竄,這是種本能,這樣的地方,也叫做交口。

坐交者,要求槍法準,反應快,心理素質好,精神高度集中。

如果獵物跑到交口,坐交者還沒準備好,或因害怕、分神沒瞄準打偏,被同伴責備事小,有可能還有生命危險,麵對的是從旁邊衝過,甚至是迎麵衝來的野物。

尤其是打野豬更要高度警惕。

在大巴山有「一豬二熊三豹子」的說法,受傷的野豬猛過黑熊,那對嚇人的獠牙可直接戳穿人的肚腑和胸膛。

由此,打黑熊、野豬之類凶猛的動物,大都要三五人甚至更多人分工合作,一起圍獵。

主要是地形限製,不配合的話,很難搞定獵物,這不是平原地區,一眼能看出老遠,武器管製嚴格,也沒法抱著把五六式半自動就能突突,很多時候,坐交的人隻有一槍的機會。

多人合獵,是最好的辦法,巴山,向來不是一個人能輕易逞能的地方。

在判斷獵物所在地後,找好交口,坐交的人守候在隱蔽、有退路的交口上嚴陣以待,隻要獵物上交(到了埋伏好的地方),十有八九逃脫不掉。

大冷天蹲在樹林裏,一動不動地靜候著獵物到來,坐交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但一想到左眼微閉右眼瞄準,食指摟火的瞬間,一團火撲向獵物的刺激,也就釋然了。

而攆腳,又叫攆山子,即驚擾、追趕獵物的獵人。

當攆腳的人,要腳力好,聲音大,眼睛尖、反應快。

打獵時,攆腳需要通過查看獵物留下的足印、糞便、氣味,迅速判斷獵物的種類、大小、公母,以及奔跑的方向、過去的時間,迅速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