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獵耕記

第79章 甩鍋

字體:16+-

對獵物進行驅趕合圍的法子,在巫獵中有另外一個名字:催山。

催山,是很有規律且很講究方法的捕獵方法。

負責攆腳的獵人必須知道山形、地貌……根據不同種類野獸的習性,結合具體情況,分別駐守幾個堂口——獵物比較容易跑脫的地方,待準備工作做好,方可催趕野獸出山。

當然,催山的過程中,攆山人必須膽大心細,警惕性高,手腳麻利,跑得快,尤其要防患驚弓之鳥、狗急跳牆的野獸反攻。

今天陳安他們四人,隻有陳安手頭有槍,其餘三人都是斧頭。

在那條山溝,陳子謙轟攆的後方,宏元康守候等待的右邊緩坡和宏山守候的兩個缺口,包括陳安埋伏的斷崖,這些地方都可以稱為堂口。

隻是,以陳安所在的地方為催山的目的地,重中之重,所以被定為交口。

如果他們三人手裏不是斧頭而是槍,在幾個堂口,以及在轟攆過程中,隻要有把握,都可以對野物開槍射殺,同時,槍響也能起到很好的轟攆作用。

在這過程中,獵物反撲以及開槍的時候會不會傷到同伴,都是需要高度注意的問題。

別看陳安隻在斷崖交口位置開了一槍,事情聽上去簡單,但其實,那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在轟攆過程中,沒有斃命的所有獵物都會被驅趕到那裏,同時麵對多個獵物,很容易應顧不暇而出事兒。

所以,在催山合圍的配合過程中,對攆山人要求很高,毛毛躁躁,按耐不住性子的人,最是容易出問題。

而這也是陳安果斷放棄陳平,轉而選擇宏山、宏元康和陳子謙的原因。

一趟簡單的合圍,足以說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如果幾人手頭都有槍,就連那頭母野豬也很可能跑不掉。

如此大的成效麵前,陳平之前有多瞧不上活套陷阱,有多懷疑陳安的能耐,現在就有多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