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淮安。
一行人混雜在路人中,風塵仆仆來到,正是衛清一大家子——就是當初那個衛姓小吏,在方臨一家逃難到海寧縣城時,因為踩坑被方臨攙扶一把,後續出發府城給了十人份糧食,後來方臨一家回小和村還感謝上門拜訪過。
如今,衛清的四個兒女都已成家,連孫輩有了,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趕來。
“爺爺,這就是淮安?看著和咱們海寧縣大不一樣哩!”
“是啊,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我也覺得好。”
……
一大家子張望可見:往來熙攘的人流,忙碌運轉的碼頭,連綿駛入天際的白帆。
不同於海寧縣城的疲敝、困乏,猶如一個暮年老人,淮安在這個山河破碎、狼煙四起的時候,還有著難得的勃勃生機。
進城,衛清一大家子來到一個小攤吃飯,攤主給他們報著菜名:“包子有白菜餡、芥菜餡、雞蛋韭菜餡、豬肉餡……小菜有拌黃瓜、炒豆角、鹵豆幹……”
一大家子聽了都是驚訝,因為這個相對平價的價格,還有菜品的豐富——這要是在海寧縣城,每樣都要貴上一些不說,許多菜還買不到。
他們心中都是疑惑,在海寧縣城,因為要種植糧食,市麵上菜蔬要少許多,看起來物資匱乏,淮安難道不是如此麽?
這會兒都是半上午了,客人不多,攤主也是個健談的,似乎是感知到他們的疑惑,自豪說起來:“客人是外地的吧?在我們淮安府城,你看這糧食啊、肉啊、菜啊,價格不高,種類也多,那是因為方大人的商隊從海外運回來了好多糧、肉幹,周邊百姓這才能多多種植菜蔬……要我說,這府城百姓現在還能日子過得好,都得感謝方大人。”
“哦,你們外地人,不知道方大人吧?我給你們說說,那三國話本……什麽,你們知道,就是下麵縣城來的?”他悻悻住嘴,好似還在不能為他們吹噓一番方臨而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