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子坑貨,全都是天坑!”
“皇帝朝令夕改,毫無主見!”
“大臣朝三暮四,居然連川兵都給調來,怎麽不把瓊州府的兵調來!”
“武將貪生怕死,四萬大軍一戰即潰,踏馬的就算是四萬頭豬,韃子們一天也抓不完!”
“千叮萬囑別主動出擊,黏住韃子等待我過來就行,全當耳邊風!”
“孫承宗啊孫承宗,我真是高看你了!”
通過詢問潰兵,陳然已經了解了大概。
四萬遼鎮援兵,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按照陳然的要求,給予後金足夠壓力黏住他們,等待後續人馬到來。
可問題在於,孫承宗離開了軍中,去了錦州城坐鎮。
離開了之後,他將軍中指揮大權交給了遼東布政使下左參議的錦州監軍道張春。
說白了,就是一個監督武將的大秘。
一個三十餘歲的文官大秘,指揮一群總兵參將遊擊去打仗。
在陳然看來是個笑話,可在這個時代,卻是政治正確的‘以文馭武’!
孫承宗敏銳的察覺到,自己在遼東待不了多久了。
在離開之前,打算培養看重的年輕人迅速成長起來。
錦州監軍道張春,就是最為看重之人。
為了給他磨礪的機會,以及分潤戰後的功勳,孫承宗將大軍交給了張春。
結果就是,年輕氣盛的張春,覺得陳然一個區區武夫都能打贏建奴,自己自然也行,隨之就有了昨天的大戰。
“早知道文官們沒好東西。”文官們輕易拋灑數萬大軍,陳然也是理直氣壯的怒罵“一群廢物種子,還讀書人,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我軍中隨便挑個夥夫,都比他們會打仗!”
東江鎮眾將本就對文官不滿,聽聞大帥發火,自是紛紛怒罵嗬斥,大聲數落文官宣泄仇恨。
嚷了一會,眾將紛紛表態“大帥,退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