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的布置,費盡心思的設局,成功抓到人時,陳立本應有所成就感,肩上的壓力應該釋然才對。
可就在此刻,在付振明承認自己就是赫明這一刻,陳立反而沒有案情終於進一步的欣慰,而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挫敗和失落。
不知是這個案子查到現在,知道太多人的故事,像小寒說的那樣,對人性善惡是非黑白產生了動搖。還是陳立心裏明白,這個局,結果是他想的,過程卻不一樣,究竟意味著什麽?
案子壓力到現在,尤其是極限審問火女四十八小時,及其緊迫。
何誌明頭發都熬白了,陳立幾乎沒合眼,壓力極大。
也是在這個壓力下,陳立和何誌明想到了一個方法,既然對方不再出擊,那麽他們必須采取行動,不能坐以待斃。
於是陳立設了個局。
雖然蘇蕭明被懷疑是赫明,終結了這個案子對於赫明的調查,但陳立總覺得不對勁,各種細節等等,都覺得有問題。
所以,陳立決定試一次。
試錯了,赫明沒出現,說明蘇蕭明就是赫明。試對了,就有機會抓住赫明,甚至抓到葉小瑤。
所以在趁著火女們最後兩個小時還在局裏,刑警隊的人都不用刻意,整體就表現出了一份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的樣子,讓其放鬆警惕。
之後,陳立就聯合何誌明,沒有告知副局,為了以防萬一專案組裏可能存在的奸細,甚至瞞著組裏所有人,隻和調查組那邊的總負責人通了氣,因為需要他們幫忙。
陳立提出用所謂ai大數據監測,對應找出葉小瑤的蹤跡習慣,這個理論是成立的,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根本天方夜譚。
但陳立聯合調查組,說在京城帶來了更先進的高級ai。
為的就是謊稱最後找到了葉小瑤是誰的證據,一方麵是引葉小瑤現身,另一方麵引赫明現身,如果赫明還活著,肯定會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