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狗有什麽不好,老劉,你的觀念太保守了。”
“先把肚子填飽才是真的,小櫻花丟出的肉骨頭,再怎麽也比咱們的窩窩頭好吃吧。”
農機廠會議室,羅文剛苦口婆心地教訓眾人。
不要總抱著刻板偏見。
一味將小櫻花當成別有用心的敵人。
不放開思想,打開桎梏。
農機廠怎麽能發展起來。
“不可否認,小櫻花提出的條件是很苛刻,可是人家說得句句在理,我們技術不行,設備不行,工人水平更加比不上受過高等教育的外國工人。”
“瞧瞧你們,有誰上過高中。”
“老方,我記著你是在部隊掃的盲,還有你,老孫,念的是私塾吧?”
“老劉,你別不服氣,你也才是小學文化。”
“外國人全部受過高等教育,就連他們的工人,文化層次最低也是高中。”
“我們呢?初中畢業都沒有幾個。”
會議從中午12點進行到下午4點,核心議題隻有一個。
搞錢。
李副部長將最後的決定權,交給農機廠領導班子。
如果農機廠取消不合作,善後的事情由部裏負責。
若是想要得到這門生意,部裏最大的能力,也就是幫忙解決一半的費用。
改造生產車間,引進川口公司的生產設備,大概需要一千萬美元。
刨除部裏提供的五百萬。
剩下的五百萬美元,農機廠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羅文剛的態度很清楚,兩步路並作一步走。
根據兩個月前,上級下達的精神,允許燕京和臨近的津門兩地部屬企業,進行體製改製。
實施自給自足的發展方針。
簡單來說。
就是財政撥款減少一半,而且是專款專用。
隻能用來完成上級安排的生產任務。
至於其他資金,需要改製企業自己想辦法。
改製的好處是,每年的生產任務減少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