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這會兒在家裏也沒什麽事,我回去幫他做飯也很快做好的,要不你就到我們家去吃一點?”鍾海濤說。
“那,我們分頭做飯吧,誰先吃好就先找誰。”官洪說完,又將鑰匙掏出來。
因為有約定,兩人快快吃了午飯後,就蹬著自行車一起上路了。
行走在路上,鍾海濤和官洪的話題仍然沒有離開拿出什麽樣的節目參加文化節的事。
官洪的意思是,如果排練節目的話,花費很大精力不說,效果也不一定很好。不如像上次文化節一樣,編一個快板書或是讓林文蓉唱兩首歌,讓劉長順吹兩首笛子獨奏就可以了。
鍾海濤則認為,快板書、唱歌和笛子獨奏太一般化了,從自己主持的三分場和其他分場舉辦的文藝晚會來看,也是這些節目。如果能夠拿出幾個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效果要好得多。
官洪認為,三分場能夠排練節目的人實在太少了,高水平的文藝節目拿不出來,低水平的文藝節目表演後讓人說三道四的,還不如不上。
鍾海濤仍然不同意官洪的看法。他認為,每個分場的文藝節目都是由職工們演出的,不是專業藝術團的演出,因此,不能用專業藝術團的水準,來衡量普通職工們的演出質量。
兩人爭論來爭論去,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還是官洪提出了建議:“海濤,我們去聽聽方銳的意見吧!畢竟,她現在在機關裏參與籌辦第二屆‘五一農場金秋文化藝術節’的相關事宜,知道得要多些,可以請她幫助我們參謀一下。”
鍾海濤表示讚同。
雖然隻有十公裏的路程,可鍾海濤和官洪都是騎自行車,又是石子路,兩人又說著話,蹬車的速度就慢了,再加上天短,來到場部時,天色已經不早了。官洪害怕天晚了郵局要關門,就提出把稿件寄出去後再去找方銳。鍾海濤又陪著他去了郵局。官洪有個習慣,凡是重要的稿件,一般都要寄掛號。所以,當他將稿件用掛號信寄出去後,又耽擱了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