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誌不愧經驗豐富,為了讓鄭顏萍能夠安心在上海呆下去,他甚至想到了和妻子陪同女兒在上海住上一段時間的辦法,來穩定鄭顏萍的情緒。因為他知道,隻要鄭顏萍適應了上海那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再加上許久不和李伯康見麵,感情漸漸疏遠了,自然也就不會再來往了,時間會讓她忘掉一切的。
“那,總得給我一點時間吧?總要讓我把東西整理一下吧?”
鄭新誌聽了,連忙說:“可以可以,顏萍,你喜歡的,能帶走的東西,都可以帶走;你喜歡的不能帶走的東西,我給你錢,你到上海那邊再去買,你這裏的很多東西,不都是從上海那邊帶過來的嗎?”
鄭新誌知道,按照計劃,李伯康已經外出學習了,諒女兒也耍不出別的花樣來。
第二天上午,鄭顏萍騎上自行車,無精打采地來到五一農場職工醫院職工宿舍裏,一邊哭一邊收拾著行李。她看到李伯康送給她的一本徐誌摩詩集,其中一首《再別康橋》是他們兩人都最喜歡的。於是,她拿起筆,含著眼淚,輕輕地寫下了這首詩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地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隻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別離的是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的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