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的冬天雖然很蕭條,但也有可圈可點的景色,雪花兒輕輕地灑落著,從胡楊的枝杈間綿柔地飄過,靜靜地融入塔裏木河,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猶如皎雲,繾綣而又纏綿;又如輕風,落地無聲,清冷陽光出來後,滿眼晶瑩,極目閃亮。
劉蘭蘭來很快將初中語文課本係統地複習了一遍。吃過晚飯後,她來到鍾海濤家,想找他要高中的語文課本,準備進入高中語文知識的自學階段。
“蘭蘭,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聽到我們班主任說過《紅樓夢》這部書。他說他從上小學就開始讀,一直愛不釋手,一直沒讀完,今後還要繼續讀下去。他有時在課堂上,還把裏麵精彩的句子說給我們聽。我們班主任是上海青年,他說《紅樓夢》是他一生中一直在讀的書,也是唯一一部一直讀不完的書。那時我沒聽明白,我們的班主任為什麽說對這部小說一直愛不釋手?一直在讀為什麽一直沒讀完?為什麽是唯一一部讀不完的書?直到今天我讀完了第二遍後,才理解了當年班主任講話的意思。我已經讀過兩遍了,還想再讀兩遍,把基本意思弄懂了,再帶著思考帶著回味著去閱讀,這樣閱讀效果要更好些。”
看到劉蘭蘭來了,鍾海濤迫不及待地向她講述著讀《紅樓夢》的感受來。
劉蘭蘭也被鍾海濤的情緒所感染,很興奮地告訴他:“海濤,我已經將初中語文課本複習了一遍,重點對文言文進行了複習,這樣以後也可以看《紅樓夢》了。不過學習文言文很費勁。就說詩歌吧!除了白居易的詩好理解一點外,其他的詩詞都不好讀懂,得仔細對照注釋和譯文,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蘭蘭,《紅樓夢》這套書並不是用文言文寫出來的,你是可以讀懂的,隻是需要慢慢去細讀。還有,你說白居易的詩讀起來好懂些,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白居易的詩就是這樣。釋惠洪在他的《冷齋夜話》這部書裏有這樣一段評價:‘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白居易每作一首新詩,都要將詩讀給一位老婦人聽,讀完後問老婦,知道詩的意思了嗎?如果老婦說聽不懂,就改,一直改到老婦能聽懂詩意了,詩才算作成了。有人說白居易的詩過於粗俗,其實人們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張鎡在他的《讀樂天詩》裏寫道:‘詩到香山老,方無斧鑿痕。目前能轉物,筆下盡逢源。學博才兼裕,心平氣自溫。隨人稱白俗,真是小兒言’。”鍾海濤一邊說,一邊給劉蘭蘭解釋張鎡這首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