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爹是男主对照组

第70章 老板,你和我开玩笑呢吧?

字体:16+-

陆瑾书带着两个小崽儿,坐在包子铺门口的桌子上,一边啃着大肉包子,一边听邻桌的几个大婶子讲故事。

故事的主角一个叫崔武,另一个就叫赵静。

陆瑾书啃一个包子的功夫,那几个大婶子就已经讲了三四个版本了。

故事听得差不多的时候,陆瑾书和两个小崽儿的包子也吃得差不多了。

接过老板递过来的超大背篓,陆瑾书朝着老板摆摆手。

两个小崽儿也学着爹爹的样子和老板摆手道别。

刚开始的时候,包子铺的老板还不知道这个摆手的动作是什么意思。

后来次数多了,包子铺老板也就知道了,这个动作就是下次再见的意思。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道别要摆手,但是包子铺老板还是学会了这个动作,一边摆着手,一边笑眯眯地目送父子三人离开。

陆瑾书父子三人离开没有多长时间,一个女人也背着背篓,东张西望地走了过来。

看见女人往包子铺来了,之前坐在包子铺前说话的几个大婶子赶紧缩着脖子离开了。

看见那几个大婶子好像躲瘟神一样躲自己,赵静有些不满。

朝着那几个人的背影冷哼了一声。

“哼!一帮长舌妇!整天就知道东家长西家短的瞎咧咧!等我挣了大钱,看你们还敢编排我?怕不是一个个都要巴巴地巴结我了!”

轻声嘀咕了这么一句,赵静一把将自己背着的小背篓放在了包子铺的桌面上。

“老板,给我来两个肉包子!”

赵静穿过来的时候,身上一文钱都没有。

那个时候,她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回家,抓住崔武这个主角。

根本就没有过多地想过自己所处的环境。

直到在赵家,吃了好几天的白菜炖萝卜之后,赵静终于意识到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她现在身处的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

不仅如此,她这身体的出身,还只是大启边境上一个小小的村落。

虽然她爹是一个村长,她的日子也比同村其他的姑娘过得都好。

但是,赵大海依旧有着是个时代男人的通病,那就是重男轻女。

赵大海对她好,那都是有筹码的。

他是指望着将来她能嫁给一个有钱人。

不说借此改变他们一家的命运吧,至少也能换回来一大笔的聘礼才行。

但是,当赵静开始不听话,不再按照赵大海夫妻的意愿在县城找夫婿,非得嫁给村里的崔武以后,赵大海的宠爱便尽数收回了。

不让崔静出门,让她做从前都没有做过的粗活,甚至连饭都不给她吃。

直到这个时候,赵静终于意识到,只有她能创造出价值,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她得挣钱,她得挣好多好多的钱。

要不然,她恐怕连赵家的家门都出不去。

等到她能挣回来好多钱的时候,崔武一定不会再拒绝自己了。

赵大海也不会再逼着她嫁给不喜欢的人了。

于是,后面的几天,崔静便绞尽脑汁地想挣钱的法子。

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什么好法子。

制盐、炼铁和酿酒都不用想了。

这玩意儿都是朝廷垄断的。

除非她是真的活够了,才会动这些东西。

剩下的造纸、制衣、建房、造车这些乱七八糟的,要么她自己不会,要么需要的成本太高,她弄不起,所以最后也都放弃了。

想来想去,赵静觉得,自家唯一可以尝试的便是在吃上下功夫了。

只是她原本就是个厨房小白,穿过来之前,唯二会做的菜就是煮泡面和炒鸡蛋。

能活蹦乱跳地活到二十多岁,全都靠外卖。

让她能出个能在大启迈出钱来的菜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个时代的食材没有现代丰富,但是,厨师的手艺可不比现代师傅差。

因为赵静听话了不少,赵大海终于不再饿着她了。

晚饭的时候,终于让她上了桌。

只是赵静看见老朋友白菜炖萝卜,顿时没了胃口。

脸色青白的小声抱怨了一句,就被赵大海用筷子在手背上抽了一下。

“你以为现在是七八月呢?这都啥时候了,马上就要入冬了,不吃白菜萝卜,你还想吃啥?”

听见赵大海的话,赵静一愣,随即整个人一脸的狂喜。

哈哈!她想到了!她知道要怎么挣钱了!

她可以卖菜呀!反季节的蔬菜,一定能挣着钱!

想到这儿,她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想法和赵大海两口子说了。

赵大海和孙芳第一个反应就是伸手去探赵静的额头。

这孩子是不是疯了?

刚刚都说了,这气候马上就要入冬了,眼看着再过几天,吉北村就要下雪了。

这么冷的天,啥菜能发芽?

还种菜卖钱?

白日梦都没有这么做的!

倒是赵大海的大儿子,赵静的大哥赵忠听了小妹的话以后,眼睛亮了一下。

“爹,小妹的法子说不定真行,我跟着师傅去府城做工的时候,就看见过主家在冬天吃小白菜。听说那菜是从南方水运过来的,老值钱了。如果小妹真的能在冬天种出菜来,肯定能挣到钱!”

赵忠从小跟着一个老木匠学艺,也跟着老木匠到处做工。

是见过世面的。

对于他的话,赵大海和孙芳也是信服的。

听见赵忠也觉得赵静的办法可行,两口子终于不再坚定地反对了。

赵静见赵大海和孙芳有松口的意思了,赶紧打蛇随棍上,朝着两人伸出了手。

“爹,娘,我大哥都说了,冬天种菜一定能挣到钱,你们就是不相信我,也应该相信我大哥呀!现在你们只需要给我十两银子,等这个冬天过去,我还你们一百两!”

赵静张口就是十两银子,可把赵大海刚刚松动的那一点儿心思又斜了。

“十两银子!你要买啥菜种子要十两银子?十两银子你怕不是买的菜种子,你买的是黄金种子吧!你这种子种下去要是能长出黄金来,我就把这十两银子给你!”

见状,赵静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十两银子降低到了五两。

就这,赵大海和孙芳还商量了老半天,才勉强的点了点头。

但是,这五两银子他们也是有条件的。

现在他们拿出了五两银子出来,能到冬天过去,赵静必须得还他们二十两。

如果还不上,就必须按照他们的安排嫁人,不能在哭着闹着非得嫁给崔武了。

赵静对种植反季节蔬菜的这个事儿胸有成竹。

拿着银子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赵大海的条件。

她刚刚已经在脑海里算过了。

种植反季蔬菜,最重要的就是保温。

盖大棚是不可能了。

但是村子里面有很多破旧的老屋。

她老子是村长,用几间老屋应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她可以在老屋的炕上盖上土,然后把炕烧热就行了。

至于柴火,山上有的是,根本就不需要花钱。这样算起来,她唯一花钱的地方,也就是菜种子了。

五两银子绰绰有余!

至于那二十两银子,她就更不担心了。

只要菜种出来,县城里的饭庄还不是抢着要。

到时候,还不是她说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嘛!

于是,赵静今天进城的路上,就已经开始想象自己脚踩着一筐新鲜蔬菜,县城各大饭庄的掌柜围在自己身前,点头哈腰给往自己的手里塞银子的画面了。

所以,看见包子铺的时候,赵静没有丝毫犹豫,就点了最贵的纯肉包子。

只是,她喊完了之后,老板并没有把香喷喷的肉包子端上来,只是笑眯眯地回了她一句。

“抱歉了这位客官,今天的包子卖完了,您上别家再看看吧。”

抬头看了看头上的太阳,赵静觉得眼前的这老板可能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老板,你和我开玩笑呢吧?这才刚刚晌午呢!你这生意正是好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包子了呢?”

说着,赵静眯起眼睛,上下扫了老板一眼,从荷包当中拿出了十文钱出来。

“老板是怕我不给钱啊?我有钱!”

看见赵静的举动,包子铺老板有些哭笑不得。

赶紧朝着她摆手,面上依旧笑眯眯的。

“客观真实说笑了,我没有这个意思,实在是刚刚一个经常照顾我生意的老主顾过来,把我店里的包子全都买走了。现在我真是一个包子都没有,真的不是不做你的生意呀!”

赵静吃了好几天的白菜萝卜,就想着吃个肉包子解解馋呢。

现在只能闻到肉味,却吃不到,自然是不满意的。

狐疑地看了包子铺老板一眼,赵静最后还去铺子里面转了一圈儿。

这期间,也有别人来买包子,包子铺的老板也都用同样的说辞给回绝掉了。

到这个时候,赵静也不得不接受了包子铺老板的说辞。

毕竟,送上门来的钱,谁会不赚呢。

带着心里的遗憾,赵静只能重新背起背篓,往粮铺去了。

她已经决定了,先去买菜种子。

剩下的钱,去肉铺割点儿猪肉回去。

包子铺的包子吃不到,那就割点儿肉,自己回去包吧!

总之,今天无论如何,她都要把这口肉包子给吃进嘴里去!

谁也不能阻止她吃肉包子!

然儿,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往粮铺取得时候,已经又一个人,将她想要买的菜种子,全都买走了!

宋记粮铺,掌柜的宋长福那这个小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扒拉之后,笑眯眯地看向了陆瑾书。

“陆老板,共计三百二十七两九钱五文,给您抹个零头凑个整儿,您给我三百二十五两就行了。”

陆瑾书同样笑眯眯的表情,从背篓里掏出了一个布袋子。

打开布袋子,便从里面掏出了一个大银锭子出来。

直接塞到了宋长福的手中。

宋长福也不是头一次见陆瑾书这么豪横的付钱方式了。

见陆瑾书掏出银子,赶紧将手中的算盘放到了一边,空出手来,准备接银子。

果然,宋长福刚刚把算盘给放下,陆瑾书的第二个银锭子就递过来了。

然后,第三个,第四个······

直到掏出了七个银锭子,陆瑾书才收手。

七个银锭子,一个是五十两,总共三百五十两。

宋长福收起了其中的六个入账,剩下的那一个,剪下了一半儿,用小称称了,又还给陆瑾书二十五两碎银子。

陆瑾书也没再秤,直接收进了自己装钱的布袋子里,然后又将钱袋子扔回了身后的背篓当中。

陆瑾书这么豪横的付钱方式宋长福确实不是第一次见了。

但是这么大大咧咧放钱的方式,他也就从陆瑾书的身上看见过。

几百两的现银,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就是这县城最有钱的员外,带着几百两银子也得小心翼翼的呀!

哪能像眼前的这位,就用那最简陋的麻布袋子一装,就塞背篓里了。

不过,这倒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小心吧!

毕竟,一般人也想不到,有人能把这么多的银子,就这么背在背篓里不是。

收起了碎银子,陆瑾书晃了晃手里的货单。

“还是老规矩,你们帮我送到狼牙山山脚下,我的下人回去接收。”

这县城里面,陆瑾书打交道最多的,除了熊俊峰和包子铺的老板之外,最多的就是粮铺和杂货铺了。

宋长福对于和陆瑾书交易的模式已经十分的熟悉。

这位老板每次购买量都很大,而且从来都不讲价,给钱也十分的大气,宋长福很喜欢和他做生意。

从宋记粮铺买好了粮种子出来,陆瑾书又去了陈记粮铺,之后是沈记粮铺。

丰阳县拢共也就这三个粮铺,陆瑾书跑了个遍,每个店的粮种都让他给包圆儿了。

从粮店出来,他又带着陆啸和陆花去了侯氏杂货铺,各式各样的蔬菜和水果的种子也都给包圆儿了。

而陆瑾书前脚刚迈进了侯氏杂货铺的铺门,赵静便皱着眉头从宋记粮铺出来了。

好像特意照着陆瑾书的路线又走了一遍似的,赵静也依次去了陈记粮铺,之后是沈记粮铺,最后又去了侯氏杂货铺。

结果没有丝毫的意外,赵静想要买的东西,她一个都没有买到。

跑了一天,啥也没买着,赵静只能空着两只手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