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邊關三年,你都做什麽好事!有人說你勾結匈奴,是否有此事?”皇帝怒聲質問。
睿王麵色淡然地行了一禮,朗聲道:
“回父皇,絕無此事。”
“你若沒有做過,豈會空穴來風?朕聽聞,在邊關軍隊中,收買人心,引得大批將士追隨,效忠於你,朕早就知道你城府深沉,並非善類,與你弟弟比,簡直差遠了!”
喬朵朵注意到,當那個皇帝在說起‘和弟弟比’的時候,這位睿王眼底的墨色翻湧了起來,放在身側的手,也攥成了拳頭。
接著,聽到他平靜無波的聲音響起:
“父皇,既然有人參兒臣通敵賣國,那請他們拿出證據,口空無憑,便是汙蔑。”
“你!”皇帝指著睿王,氣得說不出話。
因為睿王說得對,隻是這些大臣說的是皇帝願意相信的話,皇帝想讓睿王自己承認。
“你很得意是吧?以為朕拿你沒辦法?”皇帝瞪著眼睛,氣得胸膛起伏。
“兒臣不敢。”現在陸雲鼎心裏的頭等大事,是中原大旱,饑荒問題。
可皇帝現在陰晴不定,根本不是個好時機,他心裏快速思量著辦法。
就在這時,皇帝再度開口:
“你現在回了京,也著實礙眼,你不如你弟弟心性寬厚,純良,朕不想看到你,但朕也不會再讓你回到邊關,那是放虎歸山。”
皇帝說著拿起另一摞奏章,這一摞奏章明顯比剛才那一摞參睿王的本子少得多,但這一摞卻更是讓皇帝頭疼。
都是朝中一些老頑固,總喜歡沒事找事,給他添麻煩,真是讓人厭惡。
奏折裏多次提及中原大旱,渲染這一年是饑荒年,如何如何嚴重。
他根本不以為意,曆朝曆代,哪裏沒有大旱過,哪能年年風調雨順?
他作為大饒的第二任君主,在位二十年,勵精圖治,海晏河清,何等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