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月,周宣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隻是在日記本上寫寫畫畫,這些信心很快就讓老朱看到。
朝堂上也因為日記而發生明顯的變化,朱元璋忽然召開了一次大朝會,宣布逐漸廢除衛所製度,而且還提出鼓勵百姓出海謀生。
這可謂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衛所製度在大明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名為承包責任製的新型模式,即土地為官府所有,每年以少量的地租,租給百姓種植。
這種政策還在摸索階段,不過從各地的反應來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至少百姓們用極小的代價,就能得到從前不敢想的糧食,日子更加有盼頭。
這樣做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地主家的地沒人種了,為了能賺取收入,鄉紳地主也不得不降低租金,以此來吸引百姓租地,於是形成了良性循環。
接著老朱又下令實行官紳一體納稅製度,徹底將讀書人的特權廢除,雖然遭遇到一些阻力,但經過老朱的屠刀之後,很快就平息了。
隨著百姓的穩定,財政收入穩步上升,老朱又開始興辦學校,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開采礦產,這樣一來有工作的百姓更多,為了能讓孩子有出息,又將孩子送到學校去。
這裏的學校可不是隻會背誦之乎者也的學校,而是都能學到一技之長,有文學,農學,工學種種學科,並非隻會做八股文就能飛黃騰達,學別的,隻要成績優異,就一定有工作。
這項政策推行一年之後,成效就出來了,農民有了糧食盈餘,便用糧食換取錢財,錢財流通起來,整個大明的工商業也就開始騰飛。
周宣並不滿足於此,繼續在日記本上寫著他的內心想法,而老朱堅定的執行。
很快,李善長,胡惟庸這些官員結黨營私被法辦,卻沒有傷害他們的性命,隻是打發回老家養老去了,讓老朱給世人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