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相當於一百斤。
35萬石,那就是三千五百萬斤。
滄州的人口大約在四十萬人左右。
就算按每人每天一斤馬鈴薯的量來計算,這些馬鈴薯最多也就能支撐兩個月的時間。
看來光種馬鈴薯是不行的。
還有就是要讓百姓種些白菜蘿卜之類的東西。
有了糧食和小麥的減產,滄州的百姓應該能熬過這個冬天。
有馬鈴薯,有地瓜,有玉米。
林宇選擇種植馬鈴薯的原因,就是馬鈴薯種下去,到了秋天就可以收了。
至於玉米、地瓜什麽的,那就沒辦法種了。
再一個就是西北,林宇記得前世隴省的馬鈴薯,不是挺有名的嗎?
馬鈴薯的產量並不比不種地瓜低,隻要合理施肥,畝產能達到一千一百斤。
再加上滄州幹旱少雨,土壤多沙,馬鈴薯的澱粉含量更高,吃起來也更軟。
關鍵是地瓜不好消化,又不能當主食,哪有馬鈴薯好吃?
等過了這個冬天,等開春的時候,他再把小麥、玉米、紅薯等作物推廣開來,明年滄州的糧食就能吃飽了。
隻要有足夠的糧食,林宇就能出兵,征服北方。
“許虎,你說夏軍何時攻下滄州?”
林宇接過馬鈴薯種子,放在滄州的庫房裏,然後叫來了許虎。
“公子,據大夏密探回報,大夏皇帝朝廷親自率軍出征滄州!”
許虎一臉擔憂道。
“就算是朝廷,又能如何?滄州城都被他攻破了?十多萬大軍,天天吃喝拉撒,他哪來的那麽多糧食?隻要再守上一個月,滄州就不是問題了。”
林宇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十萬士兵,一天兩斤糧食,一天需要兩千石,十天就是兩十萬石。
在古代,沒有汽車,沒有火車,一切都要靠牛和馬,哪有這麽輕鬆。
十萬大軍圍攻一個月,所需糧草六十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