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12章 尋找嶽飛

字體:16+-

種師道也不含糊,麻利的脫掉外袍和內衫,露出滿是傷疤的上半身。

一道道疤痕,仿佛一條條遊動的蜈蚣,猙獰而嚇人。

趙桓走到種師道的麵前,指著一條條傷疤,高聲道:“諸公都看一看這些傷疤,你們要向金人求和,而這些傷疤都是金人留下的。”

“你們反對他擔任樞密使,說他功勳不夠。可是,這些恰恰是他身上最顯赫的功勳。”

“這樣的人不擔任樞密使,誰能擔任呢?”

“文官拜相,靠的是一身才華,以及協理政務的能力。武將封侯靠的是什麽,就是勇猛殺敵,一身傷勢就是他們最好的證明。”

趙桓一番話擲地有聲,響徹在大殿中。

李綱看在眼中,心中歎息。

皇帝太執拗了。

如果繼續阻止種師道,一方麵會得罪皇帝,不利於抵抗金國。另一方麵,也得罪種師道,不利於聯合種師道抗擊金國。

李綱幹脆偃旗息鼓,不再反對。

他畢竟是皇帝的心腹,在種師道的問題上背刺皇帝,反而讓張邦昌這些人歡喜。

趙構感受到趙桓的強硬,沒有退讓。

武人不能擔任樞密使,武人的地位不可以提拔太高,否則重現五代十國的情況,皇帝豈不是趙家的罪人嗎?

這是必須阻止的。

趙構沒有退讓,高聲道:“官家,臣弟不反對提拔種師道。”

“可是貿然讓種師道擔任樞密使,終究不妥當,既違背祖宗規矩,又令百官不服。一旦將來出了任何差池,官家擔不起,也沒有人擔得起這樣的責任。”

趙桓反問道:“康王去金營為質,滋味如何?”

趙構道:“不好受!”

趙桓說道:“朕在國內備戰,隨時做好抵禦金國大軍南下的準備,在此期間,朕打算繼續和金國談判。”

“你曾經去過金國大營,熟悉金國的官員,朕準備安排你和張邦昌再去一趟,和金國繼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