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362章 朕,不接受投降!

字體:16+-

通往興慶府的官道上。

趙桓率領的大軍,正在不疾不徐的趕路。

大軍在摩天嶺休整好,整編了俘虜的西夏士兵,整頓了軍隊,才繼續往興慶府去。

越是到現在,趙桓反而越不急了。

更加從容起來。

在趙桓看來,李乾順已經死了,李仁義這個西夏國的太子,已經和洪家的人先一步往興慶府去遊說,大勢碾壓下,西夏守不住的。

他有十足的底氣能取勝。

天下一統的大勢,是誰都無法阻攔的。

大軍徐徐推進,趙桓的心情也愈發的輕鬆。

大宋目前,還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冗官一直存在,很多不應該存在的部門也要解決,這些都是要一一改變的。

隻不過,可以留在後續安排。

等滅了西夏,未來繼續開疆拓土,就可以把該調整的調整了。

之所以大宋的冗官太多,本質上,就是車神趙光義太沒膽子了,對誰都不放心。

很多部門的官員,根本不做事,有官職沒有實職。偏偏,部門真正做事的人,又從其他地方安排人來。

層層疊疊,不斷的安排人任職。

完全是一個臃腫的廢物。

縱觀曆朝曆代,都沒有像宋朝這樣臃腫的官吏體係,完全是一個爛攤子。當然從另一個層麵,這也是宋朝一直苟活著的原因,因為無數人做官,有太多太多的人進入了大宋。

加上大宋不禁止官員經商,反而有鼓勵,官商勾結,當官的日子舒坦,也就沒有什麽人想要造反。

就算造反,也被招安了。

趙桓不希望人亡政息,所以要改變這些。

實際上,之前也有改革,希望裁汰一些臃腫的部門,奈何改革很難推動,因為觸及了太多太多利益部門,無法推動下去。

趙桓卻不一樣。

憑借著滅國之功,他有十足的底氣去推動。

在趙桓想著後續,以及捉摸著鎮守西夏的情況時,卻是關勝走了過來,稟報道:“陛下,前方士兵來報,西夏國的舒王李仁禮,前來出使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