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深吸口氣穩住情緒,拱手向周圍致意。
一路走,一路都是百姓的高呼,無數百姓期盼著能取得勝利,期盼著家園能光複,能不受金人擄掠。
嶽飛跟在趙桓身邊,看到百姓激動的模樣,心中也湧動著情緒。
男兒大丈夫,自當馬革裹屍保家衛國。
李綱看著趙桓策馬前進的背影,眼中掠過擔憂神色。
趙桓說會謹慎小心,也有諸多的謀劃應對太上皇歸來,李綱仍然擔心。
戰場上刀槍無眼,萬一趙桓出了半點差池,大宋剛剛得到扭轉的風氣就沒了。
楊時、徐處仁和吳敏也擔心,因為金人太強了。
遇上金人,誰都沒底氣。
連太宗皇帝當年,都被遼人打得抱頭鼠竄,何況是當今皇帝呢?偏偏皇帝乾綱獨斷要去碰一碰金人。
白時中內心卻狂喜。
他已經打定主意,回去後就傳出皇帝禦駕親征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讓太上皇知道。
太上皇回到東京,就該撥亂反正了。
政事堂的宰相們各有心思,百姓也懷揣著無盡的期待,而趙桓騎著馬趕路愈發的沉靜,沒有什麽擔心。
前世的他,就是奔波在戰場上,如今隻是回歸老本行。
打仗才是他最擅長的。
軍隊一路北上離開,足足走了小半個時辰,沿途的百姓才盡數散去,李綱等人早已經回去,趙桓率領殿前司禁軍繼續趕路。
軍隊在韓世忠的訓練下,呈現出一定的紀律性,有了一定的戰鬥力。
第一天隻走了六十餘裏,不算快也不算特別慢。
夜幕降臨後,三萬軍隊休整,夥夫負責埋鍋造飯,到處都有炊煙繚繞。
趙桓卻在軍營轉悠,給將士鼓勁兒,了解將士們的狀態。
一圈轉下來,天色徹底黑盡,晚飯已經弄好。
趙桓來到打飯的地方,看著夥夫提起勺子給士兵舀菜,見夥夫習慣性的抖勺,要抖落點肉沫,囑咐道:“不要抖,士兵們要吃飽,吃飽了才有力氣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