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作為諫言的官員,此刻瞪大了眼睛,滿是褶子的臉上全是震驚,完全沒有想到皇帝會這樣說。
皇帝一向是左右搖擺。
在抗金上,一會兒支持主戰派,一會兒投降主和。在黨爭上,也一會兒支持改革,一會兒支持守舊。
竟然有自己的觀點。
仔細一琢磨,皇帝提出的觀點竟是這樣的務實,很符合楊時一貫堅持的學說。
楊時原本旗幟鮮明的要反對王安石,決心把王安石的改革徹底推翻。現在聽完趙桓的一番話,已經徹底心悅誠服。
這才是聖君啊。
楊時躬身道:“老臣自今日起,不再彈劾改革派,更不以保守派自居,願從官家之誌,腳踏實地,實幹興邦。”
李綱昨天晚上和趙桓一番長談,沒有談到黨爭的事情。
如今聽完趙桓的話,也覺得振聾發聵。
最可貴的,是皇帝不再搞黨爭,不再搞平衡了。
之前兩派黨爭,皇帝從來是和稀泥,或者拉一派打一派。
在這樣複雜的前提下,就算守舊派有老成持重的人,說王安石的變法不全都是錯的,也沒辦法去改變。
兩派殺紅了眼,直接極端化,要徹底把另一方打垮,把另一方的人全部逐出朝廷,流放遠處。
皇帝是能控製黨爭的人。
皇帝定下調子,雙方如果繼續鬥,就會遭到皇帝的打擊。
這是不可承受的影響。
隻要是兩派偃旗息鼓,不再爭鬥了,漸漸就會得到控製,就算還有矛盾,也不至於黨爭擴大化。
李綱站出來,旗幟鮮明表態道:“官家的一番話深刻啊,既要解決百姓困苦的問題,又要徹底擋住金賊入侵。如此兩手抓,大宋必然振興。”
吳敏和徐處仁等官員站出來支持。
一方麵內治,另一方外戰,這是主戰派官員的態度。
皇帝的變化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