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雲飛揚

第34章 麥救濟也振振有詞說起來

字體:16+-

一看到眾人在旁邊,開始支持自己了,麥救濟膽子,一下子就大得很。在那裏吹胡子瞪眼的,口水炸得哪裏都是:

“以後我們村裏,以前什麽老東西,說不定,現在都會搞出來的。那些事情一樣一樣,能夠複原到先前那樣子。”

“也是的,就像年頭的什麽,三親六故,全不認了嗎?除了吃飯拉屎,什麽好事情,開心的事情,快活的事情,都不讓大家做了?以後要做出來。你就放心好吧。今天聽我的,不會有什麽錯。”

眾人想不到的是,這麽膽大包天的話,是從麥妙娟這女子的口裏,講出來的。眾人聽得都愣在了那裏。

有麥妙娟在一邊幫了腔,麥救濟也振振有詞地說了起來許許多多。

幾個人的話說到這裏,眾人聽了,不再言語。

這東莞村裏人叫做《過洋樂》玩意。是在很久以前年代裏,就做出來了的。要是一旦做起來,聲勢相當浩大。過去東莞村人,在喪葬禮儀中,是用這《過洋樂》,做送殯用的。

在本土上,卻用個外地音樂,辦家裏的喪事。就讓的人感到奇怪。不過這風俗,在東莞村裏,有很久的曆史。

事情始發於宋末元初,有個很名的理學家李用。是離東莞村不遠篁圍白馬鄉人氏。“精通理學,平生所著有《論語解》,曾受到宋理宗皇帝的賞賜。

那年元兵進占廣東,李用隻身東渡外國去講學。許多外國人都受到感化,尊稱他為夫子。到八十一歲去世時,外國人鼓吹起《過洋樂》,送他靈柩回歸故裏,葬於聽濤山中。

如今東莞人送喪所用的什麽“鼓手”,樂人與樂曲,與他處是有大異的。富有之家,雇用的是“鼓手”兩隊,一隊紅袍,一組白袍,各八人。樂人均戴花帽,帽以麥草編製,直徑約60厘米,上飾以紅花綠葉,絹製。

紅白兩隊,花帽同而袍色異。“鼓手”為專業,人死,雇用。吹打於喪家門前,相當於報喪,吹打一番之後,即停,有親友祭吊,即起樂,與祭吊相終始。